[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大电网宽频振荡分析的光伏电站暂态模型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89369.8 | 申请日: | 2021-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7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刘浩芳;张巍巍;张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民族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24 | 分类号: | H02J3/24;H02J3/48;H02J3/50;H02J3/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罗慧 |
| 地址: | 750030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电网 宽频 振荡 分析 电站 模型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电网宽频振荡分析的光伏电站暂态模型。该模型基于光伏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机理分析,获得宽频振荡模式的主导影响因素,忽略与宽频振荡模式不相关或弱相关的次要因素,通过对全电磁暂态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简化,进而建立适用于大电网宽频振荡分析的光伏电站暂态模型。本模型简化了光伏发电系统中电力电子开关的高频动态过程,充分考虑电力系统宽频振荡段的主导影响环节和参数进行描述,在提高模型收敛性和计算效率且保证模型精确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因数值计算产生的振荡问题,因而能够适用于大电网的宽频振荡仿真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仿真与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电网宽频振荡分析的光伏电站暂态模型。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是新能源发电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随着大规模光伏发电的并网运行,在一定条件下,光伏电站并网系统存在发散的宽频振荡模式,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严峻的挑战。通过建立光伏电站精确的宽频振荡模型,仿真分析大规模光伏并网的电力系统宽频振荡问题,可进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及验证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光伏电站仿真模型的精确度是能否实现准确获得系统宽频振荡模式的基础。常规的电力系统机电暂态模型难以适应上述仿真需求,因此,现有仿真模型均采用较为精细的全电磁暂态模型。然而,精细的全电磁暂态模型应用于实际大电网存在收敛性差、计算效率低,调整运行方式极其困难,甚至出现由光伏并网系统和数值计算的不稳定交互产生宽频振荡模式,难以判断所得出的结论真实性。这种模型只能应用于较小的、等值简化后的电力系统,用于研究宽频振荡产生的机理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大电网宽频振荡分析的光伏电站暂态模型。该模型基于光伏并网系统宽频振荡机理分析,获得宽频振荡模式的主导影响因素,忽略与宽频振荡模式不相关或弱相关的次要因素,通过对全电磁暂态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简化,进而建立适用于大电网宽频振荡分析的光伏电站暂态模型。其改进之处在于本模型简化了光伏发电系统中电力电子开关的高频动态过程,充分考虑电力系统宽频振荡段的主导影响环节和参数进行描述,在提高了模型收敛性和计算效率且保证模型精确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因数值计算产生的振荡问题,因而能够适用于大电网的宽频振荡仿真分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光伏电站暂态模型包括光伏发电单元部分、逆变器及滤波电路部分、逆变器控制部分,其中光伏发电单元部分包括光伏电池阵列、最大功率跟踪控制(MPPT)、直流升压斩波电路;逆变器控制部分包括有功功率控制模型、无功功率控制模型以及锁相环模型。光伏发电单元部分是将太阳辐照能量转换成电压电流信号,并通过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控制输出的直流电压,实现一定光照(温度)条件下最大功率输出;逆变器及滤波电路是通过脉宽调制技术(PWM)将直流电逆变成正弦交流电;逆变器控制部分是通过控制逆变器有功电流来实现控制输出有功功率,通过控制逆变器无功电流来实现控制输出无功功率。光伏发电单元模型用功率-电压(P-U)特性曲线来模拟;逆变器及滤波器模型中忽略光伏逆变器以及直流升压电路中由脉宽调制技术(PWM)控制的电力电子开关的动态过程,保留滤波器拓扑结构及其参数。
本方法的关键步骤为:
(1)光伏发电单元部分中光伏电池阵列、最大功率跟踪控制(MPPT)、直流升压斩波电路输出部分的功率特性用功率-电压特性曲线来模拟,该曲线可由光伏电站提供,也可以通过实测拟合。在计算过程中可根据运行方式安排,直接输入一定光照(温度)条件下的功率得到对应的直流电容电压。
(2)逆变器及滤波器部分中,忽略光伏逆变器以及直流升压电路中由PWM(脉宽调制技术)控制的电力电子开关的动态过程,认为光伏逆变器以及直流升压电路及其滤波电路输出和控制指令一致,保留滤波器拓扑结构及其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民族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方民族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93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法冶金中福美渣的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境艺术设计用定位测距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