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89177.7 | 申请日: | 2021-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2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保梁;田志民;王长海;冯继雄;陈子轩;宋子明;陈世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V40/12 | 分类号: | G06V40/12;G06V10/762;G06V10/764;G06V10/82;G06N3/04;G06N20/1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唐正瑜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景园北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对指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指纹图像内指纹与目标指纹是否匹配;若匹配,将所述指纹图像输入已训练的指纹分类模型,获得所述指纹图像的类别信息;如果所述类别信息指示所述指纹图像为真实,确定指纹识别成功。本申请方案,可以在活体识别的基础上实现指纹识别,有效地提高了指纹识别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日常上下班的打卡机、门禁和智能手机。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在许多手指接触过的位置留下指纹痕迹。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对真实指纹进行复制、伪造从而获取利益的犯罪行为。伪造指纹的手段以彩色打印复制法、尸体手指为主,随着指纹膜制作材料和制作方式的出现,尤其是3D打印技术已突破指纹膜打印难关,对伪造指纹的识别变得越来越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在活体识别的基础上实现指纹识别,提高了指纹识别的安全性。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包括:
对指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指纹图像内指纹与目标指纹是否匹配;
若匹配,将所述指纹图像输入已训练的指纹分类模型,获得所述指纹图像的类别信息;
如果所述类别信息指示所述指纹图像为真实,确定指纹识别成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纹分类模型包括特征提取器和分类器;
所述将所述指纹图像输入已训练的指纹分类模型,获得所述指纹图像的类别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特征提取器从所述指纹图像提取出若干子图像特征;
依据所述若干子图像特征,确定所述指纹图像对应的图像特征;
通过所述分类器对所述图像特征进行分类,获得所述类别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子图像特征包括脊线特征、谷线特征、灰度共生矩阵、方向场、全局直方图特征、局部直方图特征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纹分类模型通过以下方式训练得到:
将样本集中的样本图像输入机器学习模型,获得所述样本图像的预测类别信息;其中,所述样本集中的样本图像包括真实指纹图像和伪造指纹图像,所述样本图像携带类别标签;
根据所述样本图像的预测类别信息与类别标签之间的差异,调整所述机器学习模型的模型参数;
通过已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对测试集中的测试图像进行分类,并判断分类准确率是否达到预设准确率阈值,如果是,将已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作为已训练的指纹分类模型。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对测试集中的测试图像进行分类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否,返回所述将样本集中的样本图像输入机器学习模型的步骤。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包括:
识别模块,用于对指纹图像进行识别,确定所述指纹图像内指纹与目标指纹是否匹配;
分类模块,用于若匹配,将所述指纹图像输入已训练的指纹分类模型,获得所述指纹图像的类别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类别信息指示所述指纹图像为真实,确定指纹识别成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指纹分类模型包括特征提取器和分类器;所述分类模块,还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91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