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水砂砾石土层桩基护筒注浆加固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88814.9 | 申请日: | 2021-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2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节志刚;赵灏;白宏州;鲍建文;李世茂;刘建文;徐旭升;张远松;段二强;张伟朋;张国岳;毛丹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8 | 分类号: | E02D17/08;E02D3/12;E02D27/52;E02D15/04 |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刘一晓 |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砂砾 土层 桩基 护筒注浆 加固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水砂砾石土层桩基护筒注浆加固施工方法,包括①根据砂砾石土层厚度、水头高度确定钢护筒埋设深度②埋设钢护筒,并按照回填层设计标高进行回填、夯实③在钢护筒周围打入注浆管,并按压力进行注浆,形成环绕钢护筒的注浆体④待注浆体达到固结强度以后,利用钻机进行钻孔作业。本发明通过对钢护筒周围富水砂砾石土层进行注浆的方式,增加了该土层的防渗性和强度,解决了富水砂砾石土层桩基施工中钢护筒底桩基易塌孔、钢护筒外壁冒水以及钢护筒移位、倾斜等情况的发生,使得富水砂砾石土层桩基钻孔时能连续、有效地进行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避免了因塌孔、冒水造成的安全隐患,降低了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孔桩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富水砂砾石土层桩基护筒注浆加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富水砂砾石土层钻孔桩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因为土层受到较大扰动造成钢护筒歪斜、钢护筒外壁透水甚至是孔壁坍塌,使得施工工效较低、安全风险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富水砂砾石土层桩基护筒注浆加固施工方法,具体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富水砂砾石土层桩基护筒注浆加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砂砾石土层厚度、水头高度确定钢护筒埋设深度;
第二步,埋设钢护筒,并按照回填层设计标高进行回填、夯实;
第三步,在钢护筒周围打入注浆管,并按压力进行注浆,形成环绕钢护筒的注浆体;
第四步,待注浆体达到固结强度以后,利用钻机进行钻孔作业。
所述砂砾石土层的最小厚度为3米,砂砾石土层的涌水量>1L/s·m。
所述注浆管为φ46-150mm、壁厚2-5mm的PVC袖阀管。
所述注浆管分组设置,每组注浆管以对应钢护筒为圆心在其外侧均匀间隔环向设置一周。
所述注浆管的中心与对应钢护筒的外缘相距0.6-0.8m,相邻两个注浆管的中心距为1.5-1.55m。
所述注浆管的有效注浆半径为0.8-1.2m。
所述注浆管的末端位于钢护筒底面以下0.5-1m。
所述第三步中注浆使用的注浆材料为水泥-水玻璃双浆液,且注浆终压为2-3MPa。
本发明提供的富水砂砾石土层桩基护筒注浆加固施工方法,通过对钢护筒周围富水砂砾石土层进行注浆的方式,增加了该土层的防渗性和强度,解决了富水砂砾石土层桩基施工中钢护筒底桩基易塌孔、钢护筒外壁冒水以及钢护筒移位、倾斜等情况的发生,使得富水砂砾石土层桩基钻孔时能连续、有效地进行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避免了因塌孔、冒水造成的安全隐患,降低了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钢护筒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富水砂砾石土层的地质构造图。
图3是图1中A-A截面中钢护筒和注浆管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单个钢护筒周围注浆管的有效注浆范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工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4所示,计划在河道H一侧的富水砂砾石土层施工钻孔桩,该区域砂砾石土层的最小厚度为3米,砂砾石土层的涌水量>1L/s·m,按照传统方法施工时,容易出现钢护筒歪斜、钢护筒外壁透水甚至是孔壁坍塌等不良状况,为了避免此类状况的发生,按照本发明所述的富水砂砾石土层桩基护筒注浆加固施工方法进行,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8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消防器材图像识别方法及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