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豆科植物裂荚率测量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8672.6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4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董瑞;田政;何进;李舟;金宝成;陈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0 | 分类号: | G01N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张国栋 |
地址: | 55002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豆科 植物 裂荚率 测量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豆科植物裂荚率测量装置及其方法,涉及豆科植物检测技术领域。一种豆科植物裂荚率测量装置,包括控制箱,控制箱内设有驱动电机,控制箱上侧设有曲柄,曲柄上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防护罩,防护罩上设有防护门,防护罩内设有收集箱,收集箱内设有卡块,卡块上侧设有若干个插样筒,插样筒上均设有固定机构,控制箱外侧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驱动电机电连接,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转速调节按钮和时间调节旋钮。采用本发明方案可提高豆科植物裂荚率的测量速率和准确率,在豆科作物选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更好地为农牧业生产服务,为我国农牧业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豆科植物裂荚率测量装置及其方法。具体涉及大豆、箭筈豌豆、毛苕子等豆科植物裂荚率的测定。
背景技术
豆科(Leguminosae sp.)为双子叶植物,包括草本、灌木、亚灌木和乔木,直立或攀援,根部常有能固氮的根瘤菌。豆科是种子植物的第三大科,我国目前有172属,1485种,13亚种,153变种,16变型,各省区均有分布。该科植物是人类食品中淀粉、蛋白质、油、蔬菜及农业中饲料、绿肥等的重要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但是,豆科植物的荚果在成熟后会自然开裂,导致种子散落,且不同种和品种之间裂荚落粒情况差异十分显著。同时,豆科植物成熟后受自然风力、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和机械收割等外力作用影响,会进一步提高裂荚率,造成较大的种子损失,极大的影响了种子产量及经济效益。
因此,选育裂荚率低的豆科植物品种是减少种子产量损失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对豆科植物裂荚率的检测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检测方法。一般采用一些较为主观的方法,比如在豆科植物成熟期观察豆科植物的自然裂荚情况,根据裂荚比率判断该品种裂荚率的高低。或者通过手指按压果荚,再根据果荚开裂情况来判断裂荚率的高低。但是这些方法由于周围自然环境不同以及指压力度大小很难一致,使其鉴定结果差异较大,在科研和生产中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豆科植物裂荚率测量装置,意在解决现有豆科植物裂荚率测量不便,测量差异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豆科植物裂荚率测量装置,包括控制箱,控制箱内设有驱动电机,控制箱上侧设有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曲柄,曲柄上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防护罩,防护罩上设有防护门,防护罩内设有收集箱,收集箱与防护罩滑动连接,收集箱内设有若干个卡块,卡块上侧设有若干个插样筒,插样筒上端均设有固定机构,控制箱外侧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驱动电机电连接,控制面板包括显示屏、转速调节按钮和时间调节旋钮。
进一步,固定机构包括限位槽以及与插样筒转动连接的开合叶片,开合叶片上均开有导向槽,开合叶片上方设有与插样筒转动连接的驱动环,驱动环下端设有若干个与导向槽对应的轨迹销轴,限位槽位于插样筒上端,驱动环下端设有与限位槽滑动连接的限位柱,限位槽和限位柱之间设有弹簧。
这样可通过固定机构对不同大小的豆科植物生殖枝进行夹持、固定,适用范围更广、稳定性更强,裂荚率测量更准确。
进一步,收集箱内腔底部开有若干个卡孔,卡块底部设有与卡孔契合的凸起。
这样可通过卡孔和凸起,灵活调整卡块的位置,进而灵活放置不同大小的豆科植物生殖枝。
进一步,防护罩和防护门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这样可实时观察豆科植物裂荚的实验情况,清晰明了,更利于控制。
一种使用本发明装置测量豆科植物裂荚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采集生长有成熟荚果的豆科植物生殖枝备用;
B.根据豆科植物生殖枝大小调节卡块间距,将生殖枝放置在装置的插样筒内,然后把收集箱放入防护罩内,盖上防护门,之后启动控制面板,调节收集箱的转速及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86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