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瓶的倒瓶输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8666.0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05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陶亮;何晏;邢建国;马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特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22 | 分类号: | B65G47/22;B65G47/248;B65G47/82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盟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9 | 代理人: | 江冬萍 |
地址: | 2113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瓶 输送 装置 | ||
本发明的一种药瓶的倒瓶输送装置,包括两块固定块、处于固定块上的两个限位杆、处于固定块上的至少一个承瓶杆,两个限位杆并列设置,且限位杆共同抵触药瓶的瓶身,承瓶杆抵触药瓶的底侧表面,两个限位杆逐渐放倒药瓶,其特征在于,固定块上焊接有加强杆,沿加强杆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加强板,加强杆与加强板焊接,加强板与承瓶杆、限位杆焊接。该输送装置能保证药瓶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瓶输送领域,具体涉及药瓶的倒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溶剂类制药领域中,采用的是口服液类药瓶作为容器的生产线。消毒、灌装等设备均是现有的设备,当此类设备购买回来生产时,由于药瓶无法自动化地由一个设备移动到另一个设备,所以在不同的生产设备之间均配备了输送装置。
现有的输送装置有很多,在不同领域中所采用的倒瓶输送的结构也比较多见,但是现有的此类输送装置在口服液类药瓶的输送并不适用,原因是,由于采用的是玻璃类药瓶容器,受玻璃材质易碎和重量大的影响,所以对输送过程中稳定性的把控十分严格,稍有不慎会造成整个输送装置上的药瓶摔碎,而现有的非本领域的输送装置大多是输送塑料类的瓶,对生产线稳定性要求不高,输送装置稍有晃动也不影响产品输送,因此现有的输送装置不能直接使用到本药瓶输送领域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出药瓶的倒瓶输送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药瓶的倒瓶输送装置,包括两块固定块、处于固定块上的两个限位杆、处于固定块上的至少一个承瓶杆,两个限位杆并列设置,且限位杆共同抵触药瓶的瓶身,承瓶杆抵触药瓶的底侧表面,两个限位杆逐渐放倒药瓶,其特征在于,固定块上焊接有加强杆,沿加强杆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加强板,加强杆与加强板焊接,加强板与承瓶杆、限位杆焊接。
进一步地,远离固定块的加强板上设有软性的防叠放垫,防叠放垫与下侧的限位杆接触,防叠放垫通过自重防止药品重叠。
进一步地,输送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限位圈板、两条限位轨,限位圈板处于主动轮的外圈,限位圈板与主动轮的外圈表面的齿槽共同限位药瓶,从动轮的齿槽与主动轮的齿槽共同限位药瓶,两条限位轨沿从动轮的切线方向设置,两条限位轨共同抵触药瓶的瓶身,限位轨与固定块焊接。
进一步地,加强板上开设有多个穿孔,穿孔中穿插有钢丝,钢丝穿过防叠放垫的一端。
有益效果:1.采用两个限位杆、承瓶杆来对药瓶进行限位并倒瓶,整体的结构少,承载能力有限,增加的加强板和加强杆,用于增加限位杆、承瓶杆与固定块的固定点位置,使限位杆整段长度位置都能有足够的承载强度,解决了较多的玻璃瓶类药瓶所带来的重量大、不稳定的问题。
2.采用软性的防叠放垫的自重限位药瓶,来防止两个倒放的药瓶之间再叠放一个药瓶的可能性,出现药瓶叠放情况时,限位杆的末端的叠放药瓶,会不受输送带的动力驱动,容易从侧方向脱离输送带,造成药瓶不必要的摔毁。
3.主动轮由外在动力驱动,主动力和从动轮的齿槽共同夹持药瓶瓶身,由主动轮的动力推着药瓶移动至两个限位杆之间,也由主动轮的动力,使得限位杆之间一个个紧挨着的药瓶能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图1是本发明首选实施方式的限位杆与承瓶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叠放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主动轮与从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限位杆;2、承瓶杆;3、加强杆;4、加强板;5、防叠放垫;6、穿孔;7、主动轮;8、从动轮;9、限位圈板;10、限位轨;11、斜坡;12、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特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特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8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