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邻羟基肉桂酸在清除有害底栖硅藻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8649.7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949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谢恩义;黄博文;崔建军;黄永健;陈心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21/04 | 分类号: | A01M21/04;A01G33/00;A01N37/38;A01P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叶灿才 |
地址: | 524088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肉桂 清除 有害 硅藻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海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邻羟基肉桂酸在清除有害底栖硅藻中的应用,本发明以邻羟基肉桂酸作为杀藻剂来清除有害底栖硅藻,由于本发明使用的杀藻剂‑邻羟基肉桂酸是异枝江蓠的提取物,与传统的清除硅藻方法相比具有以下显著优点:(1)在自然环境中易于降解,不会产生二次污染;(2)见效快,在3mM/L的邻羟基肉桂酸处理下,2天后对吸附型底栖硅藻的抑制率已超过50%,且操作简单,节约人力;(2)价格低廉,容易获取。可见,本发明的清除有害底栖硅藻方法是一种环保、高效、经济的底栖硅藻防除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邻羟基肉桂酸在清除有害底栖硅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硅藻是一类具有硅质外壳的单细胞微藻,种类多样,共计多达250属10万种,并且能够通过多个个体连结成各式各样的群体。硅藻的分布范围极广,从淡水到海水区域均有大量分布。在海洋环境中,硅藻作为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能在全球范围内构成20%的初级生产力,也是全球硅循环、碳循环的重要参与者。根据栖息状态的不同,可将硅藻分为浮游硅藻和底栖硅藻两种,浮游硅藻营漂浮生活,底栖硅藻则营固着生活。其中,底栖硅藻是构成海洋生物污损最基础的部分,浸入海水的物体表面会在几分钟内形成一层有机膜,底栖硅藻和细菌会迅速附着在这层有机膜上形成微生物膜,这种微生物膜能够给大型污损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垂直分布的生物群落系统。
有害底栖硅藻附着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人工设施设备造成严重破坏,二是直接危害大型经济海藻产业。其中,对人工设施设备造成严重破坏的具体表现为:(1)大大提高了能耗,例如:大型污损生物固着在船体表面会造成航行阻力增加;(2)加快腐蚀,例如:污损生物的次生代谢物会加快设备表面的腐蚀速度;(3)提高维护成本,例如:船舶出航前的维护成本和时间大大增加。直接危害大型经济海藻产业的具体表现为:(1)造成海藻减产,例如:附着在礁膜、紫菜上的底栖硅藻会直接影响宿主的光合作用或者通过分泌有毒代谢物影响宿主的正常生长;(2)引起其他海藻疾病,例如:硅藻附着症会并发其他病害,从而进一步威胁海藻养殖;(3)影响海藻品质,例如:底栖硅藻附着严重的紫菜、海带上会有鸽粪大的斑点,从而降低商品的价值。
传统的有害底栖硅藻清除方法主要有物理清除法和化学清除法两种,其中,物理清除是通过人为施加的外力来提高水流速度、超声波等,从而达到清除有害底栖硅藻的目的;化学清除则是通过向底栖硅藻生长的环境中加入有毒化学物质(如硫酸铜、次氯酸钠溶液等),从而抑制底栖硅藻的附着甚至是将其杀死。物理清除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需要的成本也较高,而且不能从根本上清除硅藻。化学清除法虽然效果显著,但容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对环境破坏极大。
因此,为有效控制底栖硅藻对大型经济海藻产业的危害,有必要探索出一种经济、低毒害、高效环保的底栖硅藻防除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邻羟基肉桂酸在清除有害底栖硅藻中的应用,即以邻羟基肉桂酸作为杀藻剂来清除有害底栖硅藻,既经济、低毒害、又高效、经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邻羟基肉桂酸在清除有害底栖硅藻中的应用。
邻羟基肉桂酸,也称2-羟基肉桂酸,邻香豆酸,其CAS号为583-17-5,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优选地,所述有害底栖硅藻包括新月菱形藻。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清除有害底栖硅藻的方法,具体为:以邻羟基肉桂酸作为杀藻剂来清除有害底栖硅藻。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清除有害底栖硅藻的方法,具体为:往有害底栖硅藻的生长水域中添加一定浓度的邻羟基肉桂酸作为杀藻剂,从而达到清除有害底栖硅藻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邻羟基肉桂酸的终浓度为0.5-3m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86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