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约式光合菌培养基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87457.4 | 申请日: | 2021-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7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巩华;赖迎迢;陈总会;孙承文;赵长臣;江小燕;刘春花;陶家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叶灿才 |
| 地址: | 51038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约 光合 培养基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光合菌的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约式光合菌培养基及其应用,所述光合菌培养基包括乙酸钠、氯化铵、硫酸镁、磷酸二氢钾、氯化亚铁、氯化钙和维生素,其中维生素包括对氨基苯甲酸、生物素量为、VB3、VB12和VB1,本发明的培养基配方简单实用,生产效率高,对所用药品的等级并无特别要求,达到农业肥料级即可,且原料易得、便宜、来源稳定,在适宜条件范围内,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荚膜红细菌、深红红螺菌等红螺菌科光合细菌具有相同的富集作用,3天即可达到活菌数在1×109以上,适宜大规模生产化使用,应用于光合菌的培养富集以及分离中,可以加快培养的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实际生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合菌的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约式光合菌培养基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是一类具有原始光合体系、能在厌氧或兼性厌氧环境中进行光合作用不产氧气的原核生物的总称。光合菌属于细菌门,真细菌纲的红螺菌菌目,红螺菌亚目,其中包括红色红螺菌(或称深红红螺菌)、度光红螺菌、巨大红螺菌、长形红螺菌、纤细红螺菌(或称细小红螺菌)、棕黄色红螺菌(或称黄褐红螺菌)等。此类细菌均生长于水和淤泥中,属厌氧或微嗜氧菌,在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该类细菌的细胞呈螺旋状盘绕,长度不一,有不等数蜷曲.同种细胞的大小变化很大,有端生丛毛,能运动。细胞内含有菌紫素、菌绿素和类胡罗卜素等.故细菌呈红色、褐红色、绛红色或玫瑰色不一。其中,沼泽红假单胞菌呈柱状,偶有弯曲、有荚膜及极生鞭毛,能运动,细胞团块呈深浅不一的红色或紫红色,是最为常见的光合菌,也是不产氧光合细菌的代表种,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尤其是在高浓度腐败有机物质的水生环境中。同时,沼泽红假单胞菌也是我国早期允许使用的饲料级微生物之一,具有固氮、氨化、氨同化和反硝化等氮代谢机制,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应用广泛。光合菌生命力强、繁殖快,对其生长的营养要求不高;光合菌菌体富含类胡萝卜素、蛋白质、维生素B及辅酶Q10,且具有无毒害作用等特点,在许多领域以及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有机废水处理、生物产氢、生物制药等领域。近年来,光合菌培养方法的优化,尤其是高浓菌液培养技术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由于高浓光合菌液的培养技术,以及菌落数计数的简便检测、判断以及评价方法和标准建立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光合菌的生物学应用。
当前,生产光合菌等微生物的最佳工艺是液体发酵,但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液态发酵和后加工设备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而采用投资少、工艺简单的固体发酵法来生产微生态制剂,但此法生产的微生态产品有效微生物的含量低,易受杂菌污染,质量难以控制。因此,简化液体发酵的工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目前,光合菌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露天培养,即利用密封的透明塑料瓶发酵菌株,这种方式的发酵量少,在小微企业和养殖户中应用较多,是光合菌养殖生产中的主要生产方式。还有一种是发酵罐生产,这种方法主要是在一些大型企业使用,由于成本高,操作复杂,而调水使用的光合菌等对培养物的纯度要求不高,因此这种生产方式相对较少。但是不论哪种生产方式,其生产的培养基都要精心挑选,因此,培养基的配方是决定光合菌生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目前,有较多针对光合菌生产培养的培养基,比如中国专利CN202011561045.8的膜浓缩沼液、CN201910902322.8的光合细菌培养基、CN201810463733.7的光合细菌培养菌剂。但现有的培养基配方工艺复杂,对储运等条件要求高,对原料的等级要求高,导致成本高。而光合菌类产品虽然应用广泛,但其生产工艺简单,且对纯度等要求不高,因此其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基和生产操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约式光合菌培养基,在保证维生素营养和矿物营养的前提下,简化了传统光合菌培养的分,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短时间(3天)内可快速提高生产效率,可以迅速获得较高产量,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实际生产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74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