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炮轨道轴向温度梯度分布的营造及实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5061.6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4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农奥兵;马洪亭;马硕;黄达伟;颜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1/02 | 分类号: | H05B1/02;H05B3/40;G01K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5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轨道 轴向 温度梯度 分布 营造 实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炮轨道轴向温度梯度分布的营造及实测方法,属于电磁轨道炮技术领域。本发明以解析计算和公开文献数据为基础将电磁轨道分为高温段、中温段和低温段,在无实际导弹发射的情况下,通过三组不等距且功率可调节的加热管对电磁轨道加热营造电磁轨道炮发射后的轨道温度分布。本发明在电磁轨道上设置测温点,测温点从轨道外侧延伸至距枢轨接触侧1~2mm处,热电偶与数据采集仪相连获得测温点实时温度,便于实验人员调节加热管数量和加热功率实现多种工况下电磁轨道温度分布,创新性解决了电磁轨道炮实际发射复杂而导致电磁轨道炮热管理实验研究难以开展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轨道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炮轨道轴向温度梯度分布的营造及实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磁轨道炮是利用电磁发射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的动能杀伤武器,其发射原理是通过电磁轨道和导电电枢构成放电回路,应用高功率脉冲电源产生脉冲强电流,强电流产生强磁场,搭载弹丸的电枢在强磁场的作用下受到洛伦兹力的推动,从而获得高发射速度。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由于电枢和发射轨道在高速滑动电接触,瞬时电流高速经过导轨传输给电枢,使得导轨上瞬间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容易造成电磁发射系统轨道的热应力损伤。在连续发射模式下,电磁轨道炮预计每分钟发射6~12发弹丸,热量迅速累积不仅影响发射效率,还可能会对轨道性能造成损坏,引起电磁发射系统寿命缩短甚至发射失败等问题。
电磁轨道炮发射涉及电、磁、热、力等复杂过程,受实验条件、测试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国内具备真实发射条件的实验室很少,对电磁轨道热效应的研究以仿真为主。大量仿真结果揭示,电磁轨道快速发射下的热量积累主要来源于轨道体电阻产生的焦耳热、枢轨接触界面接触电阻产生的焦耳热和枢轨相对滑动摩擦产生的热量。结合电枢动态发射过程,根据解析计算和有限元等方法可得到轨道中累积热量的时空分布特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以公开文献中的实验和仿真数据为基础,将三组功率可调节的加热管、PLC控制柜、带有测温点的电磁铜轨道、热电偶、数据采集仪组合在一起,提供一种电磁炮轨道轴向温度梯度分布的营造及实测方法,为电磁轨道主动冷却等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电磁轨道为凸轨,枢轨接触侧即加热管与铜轨道接触侧设有方形凸起。
本发明将加热管分为三组,分别对应电磁轨道高温段、中温段、低温段。加热管被固定在三段铝板上,从电磁轨道尾部到炮口布置间距逐渐增加。三组加热管开关独立控制,每组加热管数量和加热管功率均可调节。模拟加热系统设置PLC控制柜,当电磁轨道测温点达到设定温度,加热停止。
本发明从电磁轨道外侧向枢轨接触侧开孔设置测温点,采用热电偶接触式测温方式对加热过程进行轨道温度的实际测量,获得轨道的瞬时温度。在电枢发射方向设置不同间距的测温点若干,孔深距离枢轨接触面小于2mm,其中高温段测温点间距小,低温段测温间距大。枢轨接触横截面方向,依次设置3~4个测温点。
本发明通过热电偶将测温点温度传导至数据采集仪,实验者可通过实时温度数据调整加热管数量、加热功率等参数。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根据电磁轨道炮发射后轨道温度分布不均匀特性,分段设置可调节数量和功率的加热管,保证实验系统极大程度模拟电磁轨道炮发射后温度分布,实现多种发射工况下电磁轨道温度分布模拟。
2.在实际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中,因产生大量的热和震动导致轨道测温具有较大难度。本发明采用的加热管模拟电磁轨道温度分布的方法,对热电偶损伤小,可实现加热过程中采用灵敏度较高的热电偶,通过热电偶连接测温点和数据采集仪实时反馈测温点温度。
3.本发明在电磁轨道上合理设置测温点,测温点靠近枢轨接触面,准确定位每个测温点坐标,加热过程中对每个测温点温度进行实时监控,适时调节,保证电磁轨道轴向温度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506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