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提取虾青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4641.3 | 申请日: | 2021-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2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珠;张怡评;施丽君;黄晓燕;晋文慧;方华;陈晖;红专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403/24 | 分类号: | C07C40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强红刚 |
地址: | 361004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疏水 性低共熔 溶剂 提取 虾青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提取虾青素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采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提取虾青素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红法夫酵母粉或者雨生红球藻经细胞破碎后,加入低共熔溶剂(薄荷醇‑丙酸等不同比例的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在25‑40℃中超声提取5‑15min,离心,取上清液,即得虾青素提取物。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绿色的利用低共熔溶剂制备虾青素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所需时间短,能耗低,绿色环保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虾青素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提取虾青素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及功能保健食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虾青素是虾蟹外壳、牡蛎、鲑鱼及某些藻类中含有的类胡萝卜素含氧衍生物,具有超强的抗氧化性。研究发现虾青素超强的抗氧化性使得虾青素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化妆品、食品、保健食品甚至是药品领域广泛应用。当前虾青素主要有四种来源:1)人工合成;2)甲壳类动物提取;3)红法夫酵母提取;4)雨生红球藻提取。由于人工合成的虾青素存在非天然构象,导致其生物利用率较低且存在不可预见的安全隐患,导致合成的虾青素应用领域受到限制;天然来源虾蟹壳的原料不稳定,且含量较低,提取成本较高。因此,市场主流虾青素提取物主要来自雨生红球藻以及红法夫酵母。红法夫酵母来源的虾青素具有产量大,成本低的特点,但由于目前尚未能应用于保健食品领域,大都用于饲料添加剂;雨生红球藻来源的虾青素可应用于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也是目前天然虾青素最主要和最好的来源。目前生产雨生红球藻来源天然虾青素来自于5个国家的7家公司:如美国Cyanotech公司(占据了全球食品级虾青素市场份额的70%以上)。目前,关于虾青素的提取主要是采用甲醇、乙醇、丙酮、氯仿等有机溶剂提取,具有一定的毒性,且提取过程容易爆炸等缺点。
与传统有机溶剂和离子液体相比,低共熔溶剂是由一定化学计量比的氢键受体和氢键给体组合而成,具有低熔点、低成本、低毒性、易制备、能再生、可生物降解等优点。亲水性低共熔溶剂作为一种提取媒介,已广泛应用于黄酮、多酚及其它生物质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目前,有关疏水低共熔溶剂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应用于模型分子的提取。现有技术公开了采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提取银杏叶中聚戊烯基丙酸酯,并采用大孔树脂回收目标产物,但存在目标产物回收率不高,操作繁琐等缺陷;现有技术有应用低共熔溶剂提取微藻油脂的报道,但是所使用的低共熔溶剂提取率低,并且实现低共熔溶剂和目标产物的分离过程繁琐。
本研究主要发明一种绿色环保的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并且应用于虾青素的提取,具有操作简单、绿色环保、高效的特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提供一种采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制备虾青素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绿色环保、高效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粉碎效果好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提取虾青素的方法,所述方法为:(1)将红法夫酵母粉或者雨生红球藻粉进行细胞破碎;(2)将红法夫酵母粉或者雨生红球藻粉加入低共熔溶剂中超声提取;(3)离心,取上清液,即为虾青素提取物。
所述采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提取虾青素的方法,疏水性低共熔溶剂由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和/或乙醇混合而成,所述氢键供体包括:丙酸、乳酸、甘油、柠檬酸,所述氢键受体包括:薄荷醇、龙脑、香茅醇单萜醇。
所述采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提取虾青素的方法,所述疏水性低共熔溶剂由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以物质的量之比1:0.3-3混合加热制备而成。
所述采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提取虾青素的方法,所述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按如下方法制备:将氢键供体与氢键受体混合后,在50-100℃加热搅拌0.5-2h,形成澄清均一的疏水性低共熔溶剂。
所述采用疏水性低共熔溶剂提取虾青素的方法,所述红法夫酵母粉或者雨生红球藻重量与低共熔溶剂的比例为1:5-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46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施工区建筑垃圾用粉碎处理机
- 下一篇:一种圆网印花用控温印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