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轻量化优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4420.6 | 申请日: | 202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1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邓聚才;蔡珍珍;刘凯扬;刘夫云;张瑞俊;张锦宙;段小勇;李建衡;汤金帅;杜中刚;王宝玉;彭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23;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陶平英 |
地址: | 545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用 车驾 驶室白 车身 量化 优化 方法 | ||
1.一种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轻量化优化方法,包括龙骨框架及蒙皮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初步3D数据;
(2)对建立的白车身初步3D数据进行拓扑分析,使白车身初步3D数据与拓扑分析的结果一致;
(3)采用SFE-Concept软件建立商用车驾驶室隐式参数化模型;
(4)初始性能分析及对标:对建立的隐式参数化模型进行初始性能分析,包括弯曲刚度工况、扭转刚度工况的静力分析,模态分析,驾驶室正面摆锤撞击分析,并与实验数据对标,保证各项性能指标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5)确定优化目标与约束:将驾驶室质量、弯扭刚度作为优化目标,低阶弯扭模态频率、侵入量作为优化约束,板件厚度为优化变量;
(6)以车身板厚为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以便筛选关键变量;
(7)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到弯曲刚度、扭转刚度、质量、一阶模态频率、一阶扭转频率、正面碰撞等目标响应对所有厚度变量的敏度排序,选取对质量较敏感而对其他性能不敏感的变量作为最终的设计变量;
(8)将步骤(7)得到的设计变量录入到步骤(3)建立好的商用车驾驶室险工参数化模型中,将定义好设计变更的模型作为后续优化设计模型;
(9)选择优化拉丁超立方算法对步骤(8)的优化设计模型进行实验设计采样,以获取样本数据;
(10)根据步骤(9)所得样本数据建立近似模型,并通过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SME检验近似模型的精度,其中
式中:N为构造响应面模型的样本点数,yi为第i个响应仿真实际值;为第i个响应近似模型预测值;为仿真实际值的平均值;
(11)建立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Variable:D=[d1,d2,d3,d4,d5,d6,d7]T
dimin≤di≤dimax
Obiective:f(x)={minf(M)-maxf(FB)-maxf(FT)}
s.t:fTM1≥fTM0;fBM1≥fBM0;
fa(min)≤fa≤fa(max)fb(min)≤fb≤fb(max)
fc(min)≤fc≤fc(max)fd(min)≤fd≤fd(max)
式中,D为厚度变量向量,di为第i个厚度变量,dimin和dimax为第i个厚度变量下限及上限,minf(M)为驾驶室质量最小;maxf(FB)为弯曲刚度最大;maxf(FT)为扭转刚度最大;fTM0、fTM1为优化前后一阶扭转模态;fBM0、fBM1为优化前后一阶弯曲模态;fa(min)、fb(min)、fc(min)、fd(min)、fa(max)、fb(max)、fc(max)、fd(max)分别为转向管柱、方向盘、仪表板、仪表板骨架侵入量下限与上限;
(12)通过ISight软件搭建联合仿真流程,选用第二代遗传算法对建立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
(13)得到满足条件的最优解;
(14)优化结果的检验:
(15)确定最终优化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442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