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磁共振检测仪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83794.6 | 申请日: | 2021-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4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4 | 代理人: | 徐小磊 |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核磁共振 检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磁共振检测仪,包括磁场发生装置和推送床,其特征在于:推送床包括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床体,床体上分布有多个竖向布置的气缸,推送床还包括控制各气缸充气、放气的气源控制装置,各气缸均包括缸体和与缸体导向移动配合的活塞杆,各活塞杆的顶部均通过铰接轴铰接有铰接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动作杆,推送床还包括位于各动作杆上侧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床垫膜,各动作杆的顶部与床垫膜固定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推送床可以限制患者检查过程中乱动的核磁共振检测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学影像检测技术领域中的核磁共振检测仪。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其自70年代应用以来,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
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收器记录,经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核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检测仪基本包括磁场发生装置和用于将人体推送到磁场中的推送床,由于核磁共振影像的原理与CT不同,其检测流程基本包括预扫描、定位设置、序列设置、梯度设置、射频发射信号、线圈接受反馈信号等,由于程序较多,因此要求患者在磁场中静止不动的检查时间较长,基本需要长达20分钟左右,患者往往不自觉的动作就会影像整个核磁检查过程,这对于易动患者的检查增加了不少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推送床可以限制患者检查过程中乱动的核磁共振检测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核磁共振检测仪,包括磁场发生装置和推送床,推送床包括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床体,床体上分布有多个竖向布置的气缸,推送床还包括控制各气缸充气、放气的气源控制装置,各气缸均包括缸体和与缸体导向移动配合的活塞杆,各活塞杆的顶部均通过铰接轴铰接有铰接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动作杆,推送床还包括位于各动作杆上侧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床垫膜,各动作杆的顶部与床垫膜固定连接。
患者躺卧于床垫膜上时,患者身体下侧对应的活塞杆缩回,在床垫膜拉力作用下,患者身体左右两侧的对应动作杆上端翻转至患者身体上侧。
动作杆包括在上下方向伸缩配合的上侧动作杆和下侧动作杆,上侧动作杆、下侧动作杆之间顶设有压缩弹簧,床垫膜与上侧动作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下侧动作杆的底部与活塞杆顶部铰接相连。
铰接轴固定于下侧动作杆上,活塞杆上开设有与铰接轴配合的铰接孔,铰接孔为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腰形孔,铰接轴上固定有顶推凸轮,顶推凸轮具有朝下的左侧顶推凸起和右侧顶推凸起,左侧顶推凸起、右侧顶推凸起构成八字形结构,活塞杆上于顶推凸轮的左右两侧固定有左侧凸轮顶板和右侧凸轮顶板,顶推凸轮随铰接轴转动过程中具有,铰接轴随动作杆向右旋转过程中使得左侧顶推凸起与左侧凸轮顶板顶推配合以使铰接轴沿铰接孔向右移动的第一工位;顶推凸轮随铰接轴转动过程中还具有,铰接轴随动作杆向左旋转过程中使得右侧顶推凸起与右侧凸轮顶板顶推配合以使铰接轴沿铰接孔向左移动的第二工位。
铰接轴上套设有铰接轴轴承,活塞杆上于铰接轴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有与铰接轴轴承相连的铰接轴复位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未经河南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37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