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型引流管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3402.6 | 申请日: | 202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8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周瑾;张锐;陈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瑾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00;B65H75/38;B65H75/44;B65H75/18 |
代理公司: | 重庆启恒腾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2 | 代理人: | 万建 |
地址: | 4014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引流 | ||
本发明属于引流管技术领域,且公开了智能型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绕管组件、限位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引流管体的第一端为体内端,所述引流管体的第二端为体外端,所述绕管组件用于对引流管体的第二端进行收放,且绕管组件包括绕杆和实现绕杆转动的安装部分,本发明通过将引流管体的体内端穿进绕杆并从其端部穿出,可实现只进行引流管体体外端的收放,在体内端插入引流部位后,可在不干扰引流操作的前提下利用绕杆进行体外端的收卷,避免引流管过长而弯折,其中,螺旋式绕设槽的开设,能够使得引流管体顺着螺旋式绕设槽绕设,避免引流管体叠加挤压,其次,在不使用时,也可利用绕杆进行较长引流管的快速收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引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型引流管。
背景技术
引流管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等,引流管一般采用硅橡胶或聚氨酯等材料制成,使用时导管的一端插入到体内或创面的引流部位,另一端在体外可与引流接管等其他体外器械连接,通过体内压力、重力或负压吸引等压力的作用向体外引流。
但是目前现有引流管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的引流管一般较长,在进行引流时难以根据需要实现引流管长度的改变,另外,在不使用时,难以进行较长引流管的快速收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型引流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引流管一般较长,在进行引流时难以根据需要实现引流管长度改变的问题,此外,在不使用时,难以进行较长引流管快速收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型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体、绕管组件、限位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引流管体的第一端为体内端,所述引流管体的第二端为体外端,所述绕管组件用于对引流管体的第二端进行收放,且绕管组件包括绕杆和实现绕杆转动的安装部分,所述绕杆的外表壁开设有螺旋式绕设槽,所述引流管体的第一端从边侧所述螺旋式绕设槽穿进并从绕杆的端部穿出,所述限位组件用在引流管体的第一端不使用时对其进行限位固定,所述导向组件用于在绕管组件对引流管体的第二端收放时进行导向。
优选的,所述安装部分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杆和连接柱,所述绕杆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端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二凹槽的内部内安装有第二轴承,所述连接柱与第二轴承的内轴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与连接柱的外端部相固定,所述连接杆连接在绕杆的底端,且连接杆的外部固定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在第一轴承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开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槽分别开设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挡板,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卡槽端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卡槽端口的另一侧,所述挡板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块的外端部,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壁开设有与挡板相适配的嵌槽。
优选的,所述导向组件为连接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表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引流管体穿过导向槽。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体的体内端部安装有引流头,所述引流管体的体外端部安装有连接头。
优选的,所述引流头的外表壁安装有传感器组。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外表壁中间位置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在第一通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表壁中间位置处开设第二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表壁且位于第二通孔的边沿位置处固定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内表壁粘接有软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瑾,未经周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34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