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奶牛饲料检测的智能采样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81977.4 | 申请日: | 2021-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5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徐文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G01N1/08 |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许立 |
| 地址: | 450046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奶牛 饲料 检测 智能 采样 装置 | ||
1.用于奶牛饲料检测的智能采样装置,包括采样机构和收纳机构,该收纳机构设有收纳罐,该收纳罐可拆卸地固定于该采样机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器和负压管;
该收纳罐设有中转管和收料开关组件,
该负压管一端连通有真空泵,该负压管与该真空泵之间连接有真空压力传感器和常闭补气电磁阀,该负压管另一端延伸至该收纳罐内,
该中转管置于该收纳罐内,且该中转管的入料端与该收纳罐的入口连通,
该控制器分别与该真空压力传感器和该常闭补气电磁阀电性连接,
该收料开关组件固定于该中转管,该收料开关组件用于封闭该中转管的出料端,
当该收纳罐内的气压降低至第一预设值时,该收料开关组件开放该中转管的出料端,并封闭该负压管,
当该负压管内的气压降低至第二预设值时,该真空压力传感器触发,该控制器控制该采样机构关停,延迟设定时间后,该控制器再控制该常闭补气电磁阀打开且控制该真空泵关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的用于奶牛饲料检测的智能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样机构包括圆管、输送辊、封闭组件和锥形块,该输送辊转动连接于该圆管内,该锥形块固定于圆管的一端,且该锥形块内设有用于驱动输送辊转动的输送电机,该输送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该圆管设有进料口,该封闭组件设于该圆管外部,该封闭组件用于可开放地封闭该进料口,
所述收纳罐与该锥形块分别设于该圆管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奶牛饲料检测的智能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料开关组件包括固定座、翘板结构和扭簧,
该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中转管,
该翘板结构包括主动板和被动板,该主动板与该被动板连接,且该主动板与该被动板的连接处通过转轴与该固定座枢接,该主动板位于所述负压管的下方,该被动板封堵于该中转管的出料端,
该扭簧套设于该转轴,且该扭簧用于驱动该翘板结构绕转轴向该中转管方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奶牛饲料检测的智能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动板镶嵌有永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奶牛饲料检测的智能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管内设有防护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奶牛饲料检测的智能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转管的入料端配置为漏斗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奶牛饲料检测的智能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罐还设有连接管,该连接管与所述圆管可拆卸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奶牛饲料检测的智能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组件包括第一外筒、滑筒、第二外筒和驱动件,
该第一外筒套设于所述圆管外壁,该第一外筒靠近所述收纳机构的一端固定于该圆管外壁,该第一外筒另一端为开口端,第一外筒内置有弹簧,该弹簧套设于该圆管外,
该滑筒套设于该圆管,该滑筒插至该第一外筒的开口端内,且该滑筒可沿该圆管轴线方向移动,该弹簧用于驱动该滑筒移出该第一外筒,
该第二外筒套设于该圆管,该第二外筒靠近所述锥形块的一端固定于该圆管外壁,该第二外筒另一端为开口端,该滑筒可插至该第二外筒内,
该驱动件固定于该圆管,该驱动件与该滑筒连接,该驱动件用于驱动该滑筒向该第一外筒内移动,
当该滑筒插至该第二外筒内时,该滑筒封罩该进料口,当该滑筒向该第一外筒内移动并离开该第二外筒时,该滑筒开放该进料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奶牛饲料检测的智能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件包括收线轮和牵引绳,
该收线轮设于所述圆管,
该牵引绳一端卷绕于该收线轮上,该牵引绳另一端与所述滑筒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奶牛饲料检测的智能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罐还设有可拆卸地罐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未经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197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