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样瓦斯逸散损失量测定的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80358.3 | 申请日: | 202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96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何将福;荣健淇;陈结;李全贵;何文超;李莉佳;罗永江;孙中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7/14 | 分类号: | G01N7/14;G01N7/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唐开平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瓦斯 损失 测定 实验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煤样瓦斯逸散损失量测定的实验系统,其特征是:包括煤样吸附/解吸装置、温度压力控制系统和量测及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煤样吸附/解吸装置用于模拟煤样吸附甲烷的初始状态,并在解除围压下实施煤样解吸甲烷;
所述温度压力控制系统控制煤样吸附甲烷的温度和围压条件;
所述量测及数据处理单元首先测量排出的解吸气体的体积大小,传输至数据处理单元记录并保存,数据处理单元进行瓦斯逸散损失量的数据拟合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煤样吸附/解吸装置包括有恒温水箱(3)、参考罐(4)、煤样罐(5)、煤样罐控制阀(7)、甲烷气瓶及甲烷减压阀(1)、甲烷进气阀(2)和氦气He供气装置及氦气减压阀(17);恒温水箱(3)内放置有参考罐(4)和煤样罐(5),参考罐(4)管口接有通气管,通气管设有第一支管经煤样罐控制阀(7)连接煤样罐(5);通气管设有第二支管经甲烷进气阀(2)和甲烷减压阀(1)连接甲烷气瓶;通气管前端装有集气筒,集气筒的三端口对应连接有参考罐(4)、氦气供气装置(17)和解吸集气装置(9),与参考罐连接的集气筒一端装设参考罐开关阀(11),与氦气供气装置连接的集气筒一端装设氦气进气阀(13),与解吸集气装置连接的集气筒一端装设集气阀(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煤样罐(5)包括罐体(51)和罐盖(52),罐盖(52)封盖在罐体(51)顶口;在罐体(51)内腔置入压力胶囊(53),压力胶囊(53)与罐体(51)内壁的夹层中装有加热电阻(54),罐体(51)顶部为平肩凸嘴型,罐体的平肩部位开有压力气管接入口和加热电阻引线口,罐体(51)凸嘴与罐盖的铆合槽(521)配合盖封;在罐盖的铆合槽(521)内圈中开有通气管接口、温度传感器接口、压力传感器接口和真空泵接口,在罐盖的铆合槽(521)外圈开有压力气泵接口和加热电阻引线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实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温度压力控制系统包括有煤样罐(5)、压力气泵(6)、真空泵(18)和煤样温控器(16),煤样罐(5)通过围压压力表及控制阀(14)连接压力气泵(6);煤样罐(5)通过真空泵阀(8)连接真空泵(18);煤样温控器(16)控制煤样罐(5)内煤样的加热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验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量测及数据处理单元包括有解吸集气装置(9)、数据处理单元(10)、煤样罐压力传感器(15)和参考罐压力传感器(19);解吸集气装置(9)通过集气阀(12)接入集气筒连通通气管,解吸集气装置(9)通过数据线连接数据处理单元(10),连接数据处理单元(10)的还有监测煤样罐(5)内甲烷压力的传感器(15)和测量参考罐(4)内气体压力的传感器(19)。
6.一种煤样瓦斯逸散损失量测定的实验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煤样置入煤样罐中,利用煤样温控器将煤样温度控制为第一温度T1℃,用压力气泵向煤样罐的压力胶囊中冲入气体,直至达到第一围压P1 MPa;
步骤2、检测实验管路的气密性,参考罐与煤样罐连通,向两罐内充入氦气,稳定后关闭阀门,参考罐压力保持恒定不变一段时间,视为气密性良好;对实验管路进行抽真空,并保持一段时间;
步骤3、向参考罐内注入甲烷至规定压力,然后打开煤样罐控制阀、关闭甲烷进气阀,两罐甲烷压力达到预定压力值并开始吸附;
步骤4、吸附平衡后取下真空泵,打开真空泵阀作为放气口,将煤样暴露在空气中,暴露规定时间后关闭真空泵阀;调节数据处理单元进行数据采集,打开参考罐开关阀和集气阀,由解吸集气装置进行解吸集气,根据实验规程采集解吸数据;
步骤5、对已装入煤样罐的煤样重复步骤1~4,将步骤1中的温度和围压按测试顺序改变为第n温度和第n围压,完成不同围压、不同温度,在相同暴露时间下的解吸测试;
步骤6、数据分析,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拟合分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验方法,其特征是:参考罐内注入甲烷压力为0.7Mpa;煤样暴露时间为1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03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