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弃动力锂电池干法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80056.6 | 申请日: | 2021-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50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赵珅;陈玉东;甘信宏;周曼丽;张俊;尹波;段晨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邢台市生态环境局襄都区分局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蔡学中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弃 动力 锂电池 回收 装置 | ||
1.一种废弃动力锂电池干法回收装置,包括破碎回收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洗机构(2)和干燥机构(3),废弃动力锂电池经喷洗机构(2)喷洗后,再由干燥机构(3)干燥,最后由破碎回收机构(1)进行干法回收;
其中,所述喷洗机构(2)包括喷洗箱(201)、过滤箱(202)、吸水泵(203)、储水箱(204)和喷水泵(205),所述喷洗箱(201)上设有投放斗(206),喷洗箱(201)内设有若干根圆杆(207),所述圆杆(207)相互平行排列且位于同一倾斜平面内,圆杆(207)较高一端位于投放斗(206)下方,较低一端延伸至干燥机构(3)输入口,且在圆杆(207)两端的位置均设有弹性缓冲座(208),所有圆杆(207)通过弹性缓冲座(208)可转动安装,在其中一个弹性缓冲座(208)上设有用于驱动所有圆杆(207)转动的驱动件(209),以及用于带动圆杆(207)振动的振动件(210),所述喷洗箱(201)的内顶部设有喷嘴(211),喷洗箱(201)的底端通过管道与过滤箱(202)、吸水泵(203)、储水箱(204)、喷水泵(205)、喷嘴(211)依次连通;
所述圆杆(207)的倾斜角度为5°-10°,相邻圆杆(207)之间的间隙宽度小于锂电池的直径;
所述过滤箱(202)内形成有污水通道(2021),所述污水通道(2021)的外侧壁上可转动安装有过滤网(2022),所述过滤网(202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缺口(2023),所述缺口(2023)内嵌装有扇叶(2024),过滤网(2022)的部分网面伸入污水通道(2021)内形成拦截,用于对正向穿过过滤网(2022)的污水中泥土杂质进行过滤,所述污水通道(2021)在过滤网(2022)的后端分为主通道(2025)和副通道(2026),所述副通道(2026)先连接正向穿过所述缺口(2023),用于在污水经过缺口(2023)时带动扇叶(2024)以及过滤网(2022)转动,再连接反向穿过过滤网(2022)的剩余部分网面,用于在污水经过网面时清理网面上的泥土杂质,最后与主通道(2025)合并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动力锂电池干法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缓冲座(208)由底板(2081)、支撑弹簧(2082)和安装板(2083)组成,所述底板(2081)通过支撑弹簧(2082)连接在喷洗箱(201)箱壁上,所述安装板(2083)设于底板(2081)上,所述圆杆(207)的两端通过安装板(2083)可转动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弃动力锂电池干法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圆杆(207)较高一端弹性缓冲座(208)的安装板(2083)上开设有与圆杆(207)一一对应的穿孔,圆杆(207)的端部活动贯穿穿孔,位于所述圆杆(207)较低一端弹性缓冲座(208)的安装板(2083)顶部形成有与圆杆(207)一一对应的半圆槽,圆杆(207)的端部活动搭接在半圆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动力锂电池干法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通道(2026)在穿过过滤网(2022)剩余部分网面的位置处形成有缓速腔(2027),所述缓速腔(2027)的流通截面积大于副通道(2026)其他位置的流通截面积,缓速腔(2027)用于收集清理下来的泥土杂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废弃动力锂电池干法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速腔(2027)的顶端设有开合盖(2028),缓速腔(2027)的后端位置设有拦截网(202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动力锂电池干法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2022)竖直安装,过滤网(2022)网面上所有网孔均为前端朝向过滤网(2022)圆心方向倾斜设置,且网孔均设置为两端孔径大、中间孔径小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动力锂电池干法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2022)呈圆形,所述污水通道(2021)所穿过的过滤网(2022)部分网面为半环形,所述副通道(2026)所穿过的过滤网(2022)缺口(2023)为圆形,副通道(2026)所穿过的过滤网(2022)剩余部分网面为半环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邢台市生态环境局襄都区分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邢台市生态环境局襄都区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800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