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重管式空气分离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79761.4 | 申请日: | 202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9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聂仕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聂仕华 |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F25B4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重 空气 分离器 | ||
三重管式空气分离器,属于制冷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用于制冷系统分离排放空气。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空气分离效果不佳,操作复杂的问题。其主要技术特征是:里层螺旋管置于中间层套管的内部,外层套管包围在中间层套管的外面,三层套管的内部空间彼此独立。里层螺旋管的下端先后穿过中间层套管的管壁和外层套管的管壁后,通过止回阀将里层螺旋管和外层套管连通组成高压侧;里层螺旋管的上端先后穿过中间层套管的管壁和外层套管的管壁后,接到混合气体管上。中间层套管的内部空间为低压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辅助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氨制冷系统的空气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所谓的不凝性气体是指在制冷系统工作时,在冷凝器中的特定温度和压力下,不能冷凝成液体,总是呈气体状态的气体。这些气体主要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等。这些气体在制冷系统中与制冷剂气体组成了混合气体。它的存在会影响冷凝器的热交换,使冷凝温度和冷凝压力升高,导致压缩机功耗增加,制冷能力下降,影响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这些不凝性气体必须及时的分离排除。不凝性气体主要是以空气的形式进入到制冷系统中,在制冷行业一般把分离排放这些不凝性气体的设备叫做空气分离器。
分离排放这些不凝性气体既可用自动方式进行,也可用手动方式完成。目前国内制冷系统大多采用手动空气分离器,比如四重管式空气分离器。这种空气分离器需要人工操作,操作程序比较复杂,其分离效果也不理想,不仅浪费了制冷剂,还污染了空气,因此需要由丰富操作经验的人员才能完成得好。每完成一次放空操作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并且对何时放空不好掌握,每次操作放出的空气有限;另外手动放空气往往不及时,直到问题严重时才发现,会影响制冷系统的效率。
也有国内自产的自动放空气器,相对手动放空气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但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分离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的问题;近些年有企业从国外引入了全自动放空气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分离效果好的优点,但是存在结构复杂,制造加工要求高,价格昂贵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制冷空气分离器,该空气分离器可有效提高空气的分离效果,并实现空气的全自动分离排放,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实用性强的特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三重管式空气分离器,主要由外层套管、中间层套管、里层螺旋管组成,里层螺旋管置于中间层套管的内部空间里,外层套管包围在中间层套管的外面,三层套管的内部空间彼此独立。里层螺旋管的下端先后穿过中间层套管的管壁和外层套管的管壁后,通过止回阀将里层螺旋管的内部空间和外层套管的内部空间连通组成高压侧;里层螺旋管的上端先后穿过中间层套管的管壁和外层套管的管壁后,通过电磁阀接到混合气体管上。中间层套管的内部空间为低压侧。
外层套管通过电磁阀与高压供液管接通,液位通过液位传感器控制电磁阀的启闭得到控制;外层套管的上部气体部分通过常开型电磁阀和中间层套管的上部气体部分接通;外层套管的上部液体部分通过电磁阀和节流阀与中间层套管的上部气体部分接通,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启闭将多余的高压液体排放到中间层套管内;外层套管的上部气体部分通过电磁阀接到放空管上,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启闭将分离后的空气放出。
中间层套管上部通过节流阀和电磁阀与高压供液管接通,通过液位传感器控制电磁阀的启闭来控制中间层套管的液位;中间套管上部通过截止阀接到降压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聂仕华,未经聂仕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97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