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列车长大下坡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79304.5 | 申请日: | 2021-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30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 发明(设计)人: | 梅文庆;刘勇;江帆;刘颖南;朱保林;李凯;张征方;刘烨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B60T13/6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曾志鹏 |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列车 长大 下坡 控制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1.一种列车长大下坡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
输出长大下坡制动区间第一把闸的减压指令,并根据减压情况获取下一把闸减压量系数比最小约束;
根据预设的减压量系数比最大约束以及所述下一把闸减压量系数比最小约束确定第二把闸的减压量系数比;
获取第二把闸的列车管充风时间,并根据预设的换算空气制动力理论计算模型获取第一理论空气制动力,并结合所述第二把闸的减压量系数比获取第二把闸的空气制动力;
根据所述第二把闸的空气制动力查询所述换算空气制动力理论计算模型获取第二把闸的减压量;
在列车到达减压地点时根据所述第二把闸的减压量控制输出第二把闸的减压指令,并根据减压情况更新所述下一把闸减压量系数比最小约束,以预测计算下一把闸需要输出的减压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输出长大下坡制动区间第一把闸的减压指令之前,包括:
根据长大下坡连续制动的历史数据构建所述换算空气制动力理论计算模型;
根据贯通试验获取所述减压量系数比最大约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根据长大下坡连续制动的历史数据构建所述换算空气制动力理论计算模型,包括:
根据长大下坡连续制动的历史数据获取多个离散减压量下不同速度对应的空气制动力以及多个离散充风时间下不同速度对应的空气制动力;
根据所述空气制动力对换算摩擦系数和常用制动系数进行修正;
根据修正的所述换算摩擦系数和所述常用制动系数进行数据插值,获取每隔预设压差的减压量下不同速度的空气制动力以及每隔第一预设时间的充风时间下不同速度的空气制动力,形成所述换算空气制动力理论计算模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根据长大下坡连续制动的历史数据获取多个离散减压量下不同速度对应的空气制动力,包括:
获取连续长大下坡区段中某一把闸的列车制动/缓解区间的最大计算速度和最低速度,其中某一把闸对应一个离散减压量;
将由所述最大计算速度和所述最低速度构成的速度区间划分为预设数量个速度子区间,并记录每个所述速度子区间对应的时间以及里程区间;
获取每个所述里程区间的电制动力做功、列车阻力做功以及重力势能,并根据能量守恒定理计算每个所述里程区间的空气制动力;
应用插值法获取某一把闸的不同速度对应的空气制动力;
计算多个其它闸的不同速度对应的空气制动力。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根据贯通试验获取所述减压量系数比最大约束,包括:
获取贯通试验的第一实际减压量,并根据贯通试验过程中列车运行数据计算第一实际空气制动力;
根据所述第一实际空气制动力查询所述换算空气制动力理论计算模型,获取对应的第一换算减压量;
根据所述第一实减压量与所述第一换算减压量计算所述减压量系数比最大约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输出长大下坡制动区间第一把闸的减压指令,并根据减压情况获取下一把闸减压量系数比最小约束,包括:
输出长大下坡制动区间第一把闸的减压指令,所述减压指令中包括第一把闸的第二实际减压量;
获取减压的里程和速度,计算第二实际空气制动力;
根据所述第二实际空气制动力查询所述换算空气制动力理论计算模型,获取对应的第二换算减压量;
根据所述第二实减压量与所述第二换算减压量计算所述下一把闸减压量系数比最小约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根据预设的减压量系数比最大约束以及所述下一把闸减压量系数比最小约束确定第二把闸的减压量系数比,包括:
如果所述下一把闸减压量系数比最小约束R2小于1,则确定第二把闸的减压量系数比R=R2-abs(1-R1),其中R1为预设的所述减压量系数比最大约束;
如果所述下一把闸减压量系数比最小约束R2大于1,则确定第二把闸的减压量系数比R=R2+abs(1-R1),
如果所述下一把闸减压量系数比最小约束R2等于1,则确定第二把闸的减压量系数比R=R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93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