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胶复合材料的注塑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78861.5 | 申请日: | 2021-10-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90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岳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久山塑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47 | 分类号: | B29C45/47;B29C45/58 | 
| 代理公司: | 江苏长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78 | 代理人: | 周天雯 | 
| 地址: | 221700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胶 复合材料 注塑 工艺 | ||
一种塑胶复合材料的注塑工艺,混合基料包括熔融塑料和纳米磁性材料,混合基料经螺杆供料装置射入模具的模腔内成型;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定型时于定模外缠绕线圈并通电,使得混合基料中的纳米磁性材料在磁场中沿磁感线方向依序排列。其通过在模具和螺杆供料装置外引入线圈,通电后在模具和螺杆供料装置内产生磁场,使得混入熔融塑料中的纳米磁性材料依磁感线方向有序排列,作为有序的骨架,增强塑胶复合材料的强度;同时混入的玻璃纤维,作为无序的衔接线,进一步增强了塑胶复合材料的强度。本发明的一种塑胶复合材料的注塑工艺,组份易得,便于实施,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对于塑胶材料的强度增强效果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塑胶复合材料的注塑工艺。
背景技术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塑料制品己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复合材料不仅保持各组分材料性能的优点,而且通过各组分性能的互补和关联可以获得单一组成材料所不能达到的综合性能。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胶复合材料的注塑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塑胶复合材料的注塑工艺,混合基料包括熔融塑料和纳米磁性材料,
所述混合基料经螺杆供料装置射入模具的模腔内成型;
所述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定型时于定模外缠绕线圈并通电,使得混合基料中的纳米磁性材料在磁场中沿磁感线方向依序排列。
上述线圈的一端延伸缠绕于螺杆供料装置外圈。
上述线圈的另一端延伸缠绕于动模的外圈,定模和动模之间的线圈的驳接点设于定模和动模的接触面。
上述纳米磁性材料包括FeNi、FeSi、FeAl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纳米磁性材料的平均粒度为10-20nm。
上述纳米磁性材料和熔融塑料的质量比为(1-5):100。
上述线圈通入的电流强度为10-30A。
上述螺杆供料装置和模具的材质均为非磁性物质。
上述定模和动模的接触面为楔形槽。
上述混合基料中还包括玻璃纤维,与熔融塑料的质量比为(0.01-0.1):100。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塑胶复合材料的注塑工艺,通过在模具和螺杆供料装置外引入线圈,通电后在模具和螺杆供料装置内产生磁场,使得混入熔融塑料中的纳米磁性材料依磁感线方向有序排列,作为有序的骨架,增强塑胶复合材料的强度;同时混入的玻璃纤维,作为无序的衔接线,进一步增强了塑胶复合材料的强度。
本发明的一种塑胶复合材料的注塑工艺,组份易得,便于实施,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对于塑胶材料的强度增强效果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线圈缠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动模,2、定模,3、螺杆供料装置,4、线圈,5、驳接金属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久山塑业有限公司,未经徐州久山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88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