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纤激光光幕靶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7373.2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6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周会娟;陈显;余尚江;孟晓洁;陈晋央;马新宝;党远;杨雨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42B35/00 | 分类号: | F42B35/00;F41J5/02;F41J1/10;G01P3/36;G01C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润诚慧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3 | 代理人: | 李团胜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激光 光幕靶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纤激光光幕靶,包括激光源、两个靶面、光电转换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计算机,所述的两个靶面间隔平行设置;所述靶面均由靶架、光束准直器、光束接收器构成,在靶架相邻的两个边框上等间距的设有多个光束准直器,构成激光发射阵列;在靶架另两个边框上相对应的设有等间距的多个光束接收器,构成激光接收阵列;所述的激光源通过光缆A分别连接两个靶面的光束准直器,在两个靶面上均形成纵横交错的激光光幕。由于采用带尾纤的无源光束准直器和光束接收器构建无源的光幕靶靶面,具有光路装配简单且容易调试对准、靶子价值低、器件易更换、易于构建大尺寸靶面等优点,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安全系数高,易快速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尤其是飞行目标姿态测试技术,具体是一种光纤激光光幕靶。
背景技术
光幕测速以其灵敏度高、可重复利用的优点,广泛应用在飞行目标测速领域。光幕靶是一种以光电转换技术为特征的探测飞行弹丸到达空间指定位置时刻的仪器,两台光幕靶与一台测时仪配合,用来测试弹丸的飞行速度,多台光幕靶组成光幕阵列与多路数据采集仪配合用来测试射击密集度。光幕靶由于采用光电转换原理,属于非接触测量,测量精度较高,可重复使用。但传统光幕靶是将有源的激光发射模块和光电转换模块直接安装在靶架上构成有源的光幕靶面,装配难度大,光路对准调节困难,易受爆炸电磁干扰影响,且靶子价值较高,在野外化爆试验中一旦遭到弹丸或破片等打击后易损坏,损失大、难以修复。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激光光幕靶,采用带尾纤的无源光束准直器件和光束接收器件构建无源的光幕靶靶面,具有光路装配简单且容易调试对准、靶子价值低、器件易更换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激光光幕靶,包括激光源、两个靶面、光电转换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计算机,所述的两个靶面间隔平行设置;所述靶面均由靶架、光束准直器、光束接收器构成,靶架整体为矩形框结构,在靶架相邻的两个边框上等间距的设有多个光束准直器,构成激光发射阵列;在靶架另两个边框上相对应的设有等间距的多个光束接收器,构成激光接收阵列;
所述的激光源通过光缆A分别连接两个靶面的光束准直器,激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束准直器构成的激光发射阵列,被光束接收器构成的激光接收阵列接收,在两个靶面上均形成纵横交错的激光光幕;
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通过光缆B分别连接两个靶面的光束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传输至数据采集模块进行采集存储,数据采集模块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待测目标的速度和角度。
所述的光束准直器为带尾纤的无源光束准直器,其由光纤和聚焦准直透镜组合而成;所述的光束接收器为带尾纤的光束接收器,其为单模石英光纤和聚焦准直透镜的组合,或者为塑料光纤或者大芯径石英光纤。
所述的激光源是带尾纤输出的光纤激光器或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功率可按需定制。
所述的激光源输出的激光是可见光或红外光。
所述的靶架底部上设有调节脚轮,便于姿态调整和移动;所述的光束准直器、光束接收器均与靶架可拆卸的固连,在测试现场逐个安装在支架上,方便光路调试和光幕靶装配。
所述的激光发射阵列、激光接收阵列、光电转换模块采用模块化设计制作而成,可根据具体测试需要进行拼接,便于装配各种尺寸的光幕靶靶面。
所述的激光源、光电转换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和计算机集成在一起构成一体化飞行目标姿态测试仪,测试现场仅放置无源的光纤激光靶面,两者之间通过多芯光缆连接。
所述的靶面有野外环境适用性设计,保证光幕靶应用于野外试验时,能够在强日光照射、炮弹发射等导致的强震动、火光、烟雾、灰尘等情况下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73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