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6067.7 | 申请日: | 202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87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秦民;王腾达;孔祥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同步 方法 装置 系统 设备 存储 介质 车辆 | ||
本申请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方法包括:获取主端配置文件中的第一数据更新配置信息;第一数据更新配置信息包括同步数据标识和第一重要性因子;根据同步数据标识在更新数据集合中确定出需要向从端同步的待同步数据块;根据第一重要性因子确定待同步数据块的对于主端的主端重要程度;根据主端重要程度确定待同步数据块的数据同步方式。根据更新数据对于主端的重要程度来确定更新数据的同步方式,在确保主端数据冗余的情况下优化了数据同步方式,既解决了实时同步数据所存在过于消耗资源的情况,又避免了数据更新不及时对主端数据冗余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单车智能化程度的加速,对主控芯片、软件中间件、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算法软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汽车分布式E/E架构在功能、成本等各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E/E架构集中化的趋势越发明显,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平台的升级变革将会是必然趋势。
座舱域和辅助驾驶域作为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都具备较高的算力性能。座舱域可以承担辅助驾驶域的冗余计算,一旦辅助驾驶域失效后,座舱域可以暂时接管辅助架构域的计算任务,防止车辆失灵。两个域之间需要共同维护相同的数据,借助特定的技术手段及时同步两者之间的数据,这就涉及域控制器之间数据同步的功能特性。因此亟需一种适用于车内电子部件的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同步方法,来解决不同域之间的数据同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车内不同域中电子部件的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同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数据同步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主端配置文件中的第一数据更新配置信息;第一数据更新配置信息包括同步数据标识和第一重要性因子;
根据同步数据标识在更新数据集合中确定出需要向从端同步的待同步数据块;
根据第一重要性因子确定待同步数据块的对于主端的主端重要程度;
根据主端重要程度确定待同步数据块的数据同步方式。
进一步的,根据主端重要程度确定待同步数据块的数据同步方式,包括:
若主端重要程度为第一重要类型,则确定待同步数据块的数据同步方式为实时同步。
进一步的,第一数据更新配置信息还包括数据接收从端标识;根据主端重要程度确定待同步数据块的数据同步方式,还包括:
若主端重要程度为第二重要类型,则根据数据接收从端标识确定接收待同步数据块的目标从端;
根据目标从端确定待同步数据块的数据同步周期。
进一步的,根据目标从端确定待同步数据块的数据同步周期,包括:
在主端重要程度为第二重要类型的情况下,获取目标从端配置文件中的第二数据更新配置信息;第二数据更新配置信息包括第二重要性因子;
根据第二重要性因子确定待同步数据块的对于目标从端的从端重要程度;
根据从端重要程度确定待同步数据块的数据同步周期。
进一步的,根据主端重要程度确定待同步数据块的数据同步方式之后,还包括:
根据数据同步方式启动数据同步线程;
通过数据同步线程将待同步数据块同步至接收数据的从端。
进一步的,根据数据同步方式启动数据同步线程之前,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60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驱固井车
- 下一篇:一种导航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