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74608.2 | 申请日: | 2021-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29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健;焦鑫晨;姬贺港;钱登辉;霍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郭俊玲 |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垃圾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船体、驾驶室、垃圾输送装置、垃圾存储装置和垃圾收集口,垃圾输送装置和垃圾存储装置连接,垃圾输送装置贯穿安装在船体内,垃圾收集口通过转动装置与垃圾输送装置的入舱管路连接,通过转动装置实现对垃圾收集口的角度进行可控的调节,入舱管路与垃圾存储装置连接,在船体舷侧上方设置有与垃圾存储装置连通的可关闭通风口。通过垃圾输送装置可以将垃圾从垃圾收集口收集到垃圾存储装置中,且通过垃圾输送装置的可关闭通风口与垃圾输送装置和垃圾存储装置配合,能够实现将船体舱室内的水排出,有利于增大垃圾存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垃圾收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海洋垃圾是海洋和近海岸的人为废弃物,一方面海岸洋垃圾影响海洋景观,并对海洋生态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绿色健康可持续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海洋垃圾会影响航行的安全,有可能会造成航行事故。
现有清理海洋垃圾主要是靠人为打捞,或者使用大型清理船进行大规模的垃圾清理。其中人力打捞费时费力,且打捞垃圾有限,清理不干净;清理船结构复杂、体型大、成本高,对能源的需求较高,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另外打捞过程中还经常出现收集到的海洋垃圾再次掉入大海中,且对海洋垃圾的收集较为麻烦。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11409780B公开了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具体公开了装置本体、垃圾转运机构、垃圾输送机构以及垃圾存储机构。垃圾收集口角度固定,而船体存在转向不便的问题,导致垃圾收集范围较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其可以再宽阔的海域中收集海洋垃圾,也可在狭窄河道中收集垃圾;其在每次海洋垃圾清理过程中可以收集更多的海洋垃圾,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是一种海洋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船体、驾驶室、垃圾输送装置、垃圾存储装置和垃圾收集口,垃圾输送装置和垃圾存储装置连接,垃圾输送装置贯穿安装在船体内,位于船体头部的垃圾收集口通过转动装置与垃圾输送装置的入舱管路连接,通过转动装置实现对垃圾收集口的角度进行可控的调节,入舱管路与垃圾存储装置连接,在船体舷侧上方设置有与垃圾存储装置连通的可关闭通风口,通过垃圾输送装置的离心泵与可关闭通风口和垃圾存储装置的闸门的配合将船体舱室中的海水排出。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位于船体内部的垃圾存储装置包括可拆卸滤水垃圾箱、垃圾存储舱室、闸门,可拆卸滤水垃圾箱设置在垃圾存储舱室内部,闸门设置在垃圾存储舱室与入舱管路连通的入口处。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垃圾输送装置包括入舱管路、出舱管路、离心泵、单向阀和排水管路,离心泵位于垃圾存储舱室的后方靠近船底处,出舱管路连接离心泵与垃圾存储舱室,排水管路位于离心泵后方,单向阀设置在其内部。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转动装置包括基座、可转动管路和转动轴,基座位于船体的首部中间位置,在船体上方与底部各有设置,转动轴处于基座与可转动管路之间,并通过马达带动,在转动轴端部设置有与可转动管路上的船体固定齿轮配合的传动齿轮,可转动管路与入舱管路和垃圾收集口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基座通过螺钉固定在船体上。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船体尾部的底部设置有吊舱式推进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垃圾存储装置与垃圾输送装置相配合设置,可以将收集到的垃圾在船体内集中存储,有效的防止收集到的海洋垃圾再次掉入大海,垃圾输送装置还可以将垃圾存储舱室中的海水排出,实现垃圾与海水分离,从而可以收集更多垃圾,且垃圾网箱便于拆卸更换,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加节省能源的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46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