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联碳酸锂电池组的温度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174440.5 | 申请日: | 2021-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19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 发明(设计)人: | 曹振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佰泽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7 | 分类号: | H01M10/617;H01M10/63;H01M10/6563;H01M10/6567 |
| 代理公司: | 深圳宏创有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37 | 代理人: | 刘佳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碳酸锂 电池组 温度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串联碳酸锂电池组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电池外壳以及安装在电池外壳内的锂电池包与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包由多组锂电池组构成,锂电池组包括两端开口的罩壳,罩壳的两开口端均设置有端头,两组端头分别为端头a与端头b,罩壳内设置有水管与多组锂电池单体组;
所述锂电池单体组包括通风壳组与多个锂电池单体,通风壳组的两端均设置有气接头,两组气接头分别为与端头a连接的气接头a、与端头b连接的气接头b;
所述通风壳组包括两端开口且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筒壳,筒壳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为外筒壳、同轴位于外筒壳内的内筒壳,内筒壳的外壁与外筒壳的内壁之间的区域为通风壳组的通风区,通风区的一端通过气接头a与端头a连接接通、另一端通过气接头b与端头b连接接通;
每组锂电池单体组中的多个锂电池单体依次串联并同轴位于内筒壳内;
(一)当需要高效降温时,选择风冷与水冷结合模式进行降温;风冷与水冷结合降温模式,其步骤在于:
S1:锂电池单体的热量通过热接触方式传递给通风壳组;
S2:温控装置提供的压缩气体依次通过端头a、气接头a流入至通风壳组的通风区内,通风区内的压缩气体依次通过气接头b、端头b流回至温控装置中,并经温控装置向外排出,形成一股单向流动的气流,带走通风壳组内的热量,对锂电池单体进行风冷降温;
同时,温控装置提供的水介质依次通过端头a、水管持续流入至罩壳内,罩壳内的水介质依次通过水管、端头b流回至温控装置中,水介质在温控装置中冷却散热后再重新向罩壳内流动,形成水介质循环流动,使锂电池单体组处在一个低温环境中,对锂电池单体进行水冷降温;
(二)当需要低效降温时,选择风冷单独模式进行降温;风冷单独降温模式,其步骤在于:
S3:锂电池单体的热量通过热接触方式传递给通风壳组;
S4:温控装置提供的压缩气体依次通过端头a、气接头a流入至通风壳组的通风区内,通风区内的压缩气体依次通过气接头b、端头b流回至温控装置中,并经温控装置向外排出,形成一股单向流动的气流,带走通风壳组内的热量,对锂电池单体进行风冷降温;
(三)当需要升温时,选择热风加温模式进行升温;热风加温模式,其步骤在于:
S5:温控装置提供的压缩气体经加热形成热风,热风依次通过端头a、气接头a流入至通风壳组的通风区内,通风区内的压缩气体依次通过气接头b、端头b流回至温控装置中,并经温控装置向外排出,形成一股单向流动的热风,对锂电池单体进行升温;
所述端头的一端封闭并安装在罩壳的开口端,端头的另一端开口并匹配安装有端盖,端头的内腔中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端头的内腔分隔成互不接通的水腔室与气腔室,端头的侧面设置有与水腔室接通的水接嘴、与气腔室接通的气接嘴;
所述水管的一端与端头a的封闭端连接,另一端与端头b的封闭端连接,水管分为三段并分别为与端头a封闭端连接的中空段a、与端头b封闭端连接的中间段b、位于中空段a与中空段b之间的实心段,中空段a的外壁设置有进水孔,中空段b的外壁设置有出水孔;
所述端头的封闭端设置有与水管接通的连接孔b;
所述锂电池单体组中的多个锂电池单体中,位于两侧的锂电池单体的末端均设置有电接头,电接头的末端伸出通风壳组,气接头安装在电接头的末端;
所述气接头包括套头,套头的一端开口并同轴位于电接头末端的外部,套头的内壁与电接头的外壁之间通过连接叶片进行连接,套头的开口端与通风壳组的通风区接通且接通处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套头的另一端封闭并设置有连接嘴,连接嘴与端头的封闭端连接,端头的封闭端设置有与连接嘴接通的连接孔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碳酸锂电池组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供气机构、温控机构、水辅助机构,供气机构用于为温控机构与水辅助机构提供压缩气体,温控机构用于为锂电池组提供风冷降温所需的压缩气体或升温所需的热风,水辅助机构用于为锂电池组提供水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佰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佰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444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成像透镜组
- 下一篇:一种具有非接触式SiC舟改善体高效能的退火炉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