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71771.3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3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东;贾斌;张鹏飞;岳钒;张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固态 锂离子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微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负极集流体层(6)、负极层(1)、固态电解质层(2)、正极层(3)、正极集流体层(4);还包括包裹整体层叠结构的钝化层,在所述钝化层外侧还包裹柔性防水保护层(8);还包括从外侧连通到所述正极集流体层(4)表面中央的正极引出孔(10),以及从外侧连通到所述负极集流体层(6)表面中央的负极引出孔(9);所述负极层(1)的材料为Si、SiO、SnO2或TiO2,厚度在300nm-3000nm;所述钝化层的材料为Al2O3、SiO2或Si3N4,厚度在200nm-200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体层(4)的材料为Al、TiN、Pt或Au,厚度在50nm-50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电解质层(2)的材料为Li3PO4、LiPON、La2/3-xLixTiO3或LiSiPON,厚度在200nm-40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集流体层(6)的材料为Cu、TiN、Pt或Au,厚度在50nm-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防水保护层(8)的材料为聚对二甲苯或聚二甲基硅氧烷,厚度在1000nm-50000nm。
6.一种微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基底上表面制备第一隔离层(5);所述第一隔离层(5)的材料为Al2O3、SiO2或Si3N4,厚度在200nm-2000nm;
步骤2:通过磁控溅射和光刻,依次在第一隔离层(5)上方形成正极集流体层(4)和正极层(3),制备所述正极层(3)过程中通过基底加热对正极层(3)进行原位退火处理;所述正极集流体层(4)的材料为Al、TiN、Pt或Au,厚度在50nm-500nm;所述正极层(3)的材料为LiCoO2、LiNiO2、LiMnO2、MnO2或LiFePO4;
步骤3:通过磁控溅射和光刻,在正极层(3)上方形成固态电解质层(2);所述固态电解质层(2)的材料为Li3PO4、LiPON、La2/3-xLixTiO3或LiSiPON,厚度在200nm-4000nm;
步骤4:通过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和光刻,在固态电解质层(2)的上方得到负极层(1);所述负极层(1)的材料为Si、SiO、SnO2或TiO2,厚度在300nm-3000nm;
步骤5:通过磁控溅射和光刻,在负极层(1)上方得到负极集流体层(6);所述负极集流体层(6)的材料为Cu、TiN、Pt或Au,厚度在50nm-500nm;
步骤6:通过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基底上方均匀淀积第二隔离层(7);所述第二隔离层(7)的材料及厚度与所述第一隔离层(5)一致;
步骤7:通过深反应离子刻蚀基底背面,刻蚀到第一隔离层(5)为止;
步骤8:通过压印的方式,将电池从基底中剥离;
步骤9:通过聚合物沉积在电池外表面均匀淀积一层柔性防水保护层(8);所述柔性防水保护层(8)的材料为聚对二甲苯或聚二甲基硅氧烷,厚度在1000nm-50000nm;
步骤10:通过光刻电池正面和背面的柔性防水保护层(8)、第一隔离层(5)、第二隔离层(7),分别形成负极引出孔(9)与正极引出孔(10),从而完成器件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17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适配多协议的通信适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