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电热制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70119.X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5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睿;孟奕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1/00 | 分类号: | F25B21/00;F25B49/00;F25D15/00;F25D2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德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8 | 代理人: | 苏志洋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电热 制冷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性电热制冷装置,包括连续移动载体、若干电热材料、至少一个电极、至少一个散热模块和至少一个吸热模块;电热材料均匀的设置于连续移动载体上,连续移动载体呈持续稳定的移动状态;电极设置于连续移动载体的其中一侧或两侧,用于施加电场;散热模块设置于连续移动载体的其中一侧或两侧,并位于电极的后方;吸热模块设置于连续移动载体的其中一侧或两侧,并位于电极的后方;电极、散热模块和吸热模块三个一组,形成制冷单元;散热模块所对应的空间和吸热模块所对应的空间在物理空间上隔绝并隔热设置。该连续性电热制冷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容易扩展、实现连续性、周期性制冷、可操作性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但热制冷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连续性电热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电热效应是指当对电热材料施加电场时,在电场的作用下,材料内部偶极子发生极化,在绝热条件下,引起温度升高;当对电热材料撤去电场时,内部偶极子恢复原来的状态,在绝热条件下,引起温度降低。
由此衍生出了一种利用电热效应制冷的技术,简称为电热制冷技术。
由于其制冷效率和冷却能力出众,尺寸也更小,是替代传统制冷方式的优秀方案,目前,已经有应用于电冰箱的电热制冷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冰酒器、计算机冷却、局部气候调控、医疗应用以及电动汽车领域等。
但是,目前该原理尚处于理论阶段,各种各样的应用形式被提出,旨在提升制冷效率、提升制冷能力的稳定性和循环性,并控制功耗,行业基本上处于摸索状态。
如申请号为CN201810507399.0、CN201810508322.5和CN201810508321.0,发明名称分别为:一种基于电热效应和重力的气液相变制冷装置、一种基于电热效应的两相流制冷装置和一种基于电热效应和场协同理论的制冷装置的技术方案,分别提出了利用气液相变、两相流和场协同理论的制冷装置,其共同的特点是媒介采用流体,流体在微型或小型场景中应用是合适和方便的,在尺寸增大后,由于流体流动的稳定性控制难度过高,流体的表面张力有限,导致上述方案的应用范围受限。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扩展、实现连续性、周期性制冷、可操作性强的连续性电热制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性电热制冷装置,包括连续移动载体、若干电热材料、至少一组电极、至少一个散热模块和至少一个吸热模块;
所述电热材料均匀的设置于连续移动载体上,所述连续移动载体呈持续稳定的移动状态;
所述电极设置于连续移动载体的两侧,用于对连续移动载体上的电热材料施加电场,所述电场的影响范围至散热模块的散热区域;
所述散热模块设置于连续移动载体的其中一侧或两侧,并位于沿连续移动载体运动方向上的电极的后方;
所述吸热模块设置于连续移动载体的其中一侧或两侧,并位于沿连续移动载体运动方向上的散热模块的后方,所述吸热模块的吸热区域无电场;
所述电极、散热模块和吸热模块三个一组,形成制冷单元;
所述散热模块所对应的空间和吸热模块所对应的空间在物理空间上隔绝并隔热设置。
基上所述,所述连续移动载体为带状的运动体,所述制冷单元沿运动体的运动路径分布。
基上所述,所述连续移动载体为回转皮带式结构,包括两个皮带轮和一条回转皮带。
基上所述,所述制冷单元分布在回转皮带的直线行走区域。
基上所述,所述回转皮带上等间距的设置若干嵌槽,所述电热材料填装在所述嵌槽中。
基上所述,所述电极和散热模块为一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701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