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工建筑物竖向变形监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69313.6 | 申请日: | 2021-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99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马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福明 |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3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工 建筑物 竖向 变形 监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工建筑物竖向变形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水工通底石柱和U型螺栓件,所述水工通底石柱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核心筒和框架矩阵,其中核心筒内不同方向设置有若干组倾角传感器,所述倾角传感器均为纵向固定分布,并电性连接有刚缆,所述框架矩阵由框架、伸臂桁架、角柱、环带桁架组成,其中伸臂桁架根据横纵向贯穿分布方式连接框架,而角柱为对角布置,且框架的夹角设置有加强板,所述U型螺栓件依次贯穿加强板、框架夹角引于外,而U型螺栓件头端设置有顶板,并通过连接件连接角柱,所述环带桁架等距间隔布置,本发明在水工通底石柱内增加不同构件及倾角传感器,使其整体能够承受承载的同时实现变形监测,进而有利于长期监测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监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工建筑物竖向变形监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水工建筑物,就是在水的静力或动力的作用下工作,并与水发生相互影响的各种建筑物。控制和调节水流,防治水害,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建筑物。通用性水工建筑物主要有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输水建筑物等。
在钢筋混凝土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过程中,竖向构件会产生竖向压缩变形,随着承载增加,竖向变形不断增加,即在构件中产生竖向累积变形;另外,由于竖向构件具有不同的截面和材料特性,承担不同的荷载,从而产生竖向变形差异,如混合结构体系中的型钢混凝土柱和混凝土核心筒之间的变形差异。
地基各处承载力不用产生的不均匀将会导致建筑物倾斜,因此建筑物竖向变形监测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工建筑物竖向变形监测装置及方法,以提高承载力及预防监测为目的,实测数据与分析,高效获取各阶段变形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水工通底石柱和U型螺栓件,所述水工通底石柱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核心筒和框架矩阵,其中核心筒内不同方向设置有若干组倾角传感器,所述倾角传感器均为纵向固定分布,并电性连接有刚缆,所述框架矩阵由框架、伸臂桁架、角柱、环带桁架组成,其中伸臂桁架根据横纵向贯穿分布方式连接框架,而角柱为对角布置,且框架的夹角设置有加强板,所述U型螺栓件依次贯穿加强板、框架夹角引于外,而U型螺栓件头端设置有顶板,并通过连接件连接角柱,所述环带桁架等距间隔布置。
优选的,所述倾角传感器两端固定设置有塔型弹簧,其塔型弹簧顶端设置有顶块。
优选的,所述核心筒内对应顶块设置有插槽。
优选的,所述核心筒与框架矩阵之间的缝隙均采用浇灌混凝土填充。
优选的,所述框架夹角焊接设置有加强板,其中U型螺栓件将依次贯穿加强板和框架,所述U型螺栓件顶端设置有顶板,顶板处于角柱两侧并通过连接件固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工建筑物竖向变形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石土区域中需预先开槽,而后将水工通底石柱安置于槽内,且水工通底石柱与槽底面水平。
S2:根据核心筒内的插槽,依次将倾角传感器两端的顶块契合于内,使其倾角传感器垂直平稳安置。
S3:倾角传感器竖向分布有若干组,每组并联,以钢缆相连接。
S4:钢缆引出核心筒,并将其连接输出缆线,而核心筒内缝隙将采用浇灌混凝土填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水工通底石柱内增加不同构件及倾角传感器,使其整体能够承受承载的同时实现变形监测,进而有利于长期监测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监测装置结构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监测装置结构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倾角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福明,未经马福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93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