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口鼻罩智能回收检测主动防疫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69180.2 | 申请日: | 202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8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熊力;张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40/20 | 分类号: | G16H40/20;G16H50/80;G06K7/14;G01N33/48;G01S19/14;H04W4/029;H04W4/35;G07F7/06 |
代理公司: | 长沙轩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3235 | 代理人: | 黄艺平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鼻罩 智能 回收 检测 主动 防疫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属智能防疫领域,涉及一种口鼻罩智能回收检测的主动防疫装置与方法。该装置结合手机等设备采集用户的GPS等信息,对其使用过的口鼻罩进行精准回收管理:回收密封无交叉污染保存并标识区分等,对口鼻罩上的飞沫样本进行检测获得结果,并联合GPS等信息反馈至监管部门综合评估,实现早期预警、精准防疫。该装置结构设计分明,可通过口鼻罩收集上、下呼吸道和消化道三个来源的飞沫样本进行检测,效率更高,提醒更换废旧口鼻罩并对其监测,从而早期发现“新冠病毒”等呼吸类传染病和及时提醒检测阳性就医,提高了疫情监控的主动性、自动化和智能化,降低医务人员和受检者交叉感染风险,为呼吸类传染疾病的监管和防疫工作开辟了新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防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口鼻罩智能回收检测主动防疫装置与方法。
背景技术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口鼻罩成为出行的必须品,使用完后一般直接丢弃在生活垃圾桶类或者在医院相关部门销毁,上述处理方式缺乏对口鼻罩价值的挖掘利用,无疑使得后续进行垃圾处理的人员带来了感染风险。现有公开的相关口鼻罩回收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口鼻罩的消毒回收利用问题,装置内设置有相应的消毒机构,对回收的口鼻罩进行消毒,以防止后续处理人员存在感染风险,该种处理方式对使用者无法构成奖励机制,导致社会各方面人员对口鼻罩的回收利用积极性不高。现有的防疫方法主要通过佩戴口鼻罩防止病毒的传播,并对于具有可能感染风险的人群进行核酸检测,检测时需要前往卫生防疫站或医院进行核酸采样检测,该地方人员聚集增加了感染风险,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因此,急需解决用户口鼻罩回收积极性不高、现有防疫取样方法人力物力消耗大且感染风险高、缺乏有效采样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将生物医疗、绿色能源、健康防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进行了技术融合,将传统意义上以阻挡、过滤为主要作用的口鼻罩,升级为具有利用收集到的内外面飞沫病毒进行检测、早起发现病毒踪迹的新型口鼻罩防疫体系,获得了一种口鼻罩智能回收和利用口鼻罩内外面进行取样检测防疫相结合的装置,与现有的防疫系统相比更加智能主动,能更早的发现疫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口鼻罩智能回收检测主动防疫装置,所述装置与防疫数据平台和用户智能手机相关联,可实时获取和上传数据;具体包括口鼻罩回收系统、口鼻罩出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上传查询系统;
所述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向用户展示二维码,并获取用户通过二维码扫描填写的用户信息以及指令,生成与所述用户信息关联的口鼻罩标识信息和类别信息,并将指令、口鼻罩标识信息和类别信息发送至口鼻罩出货系统或/和口鼻罩回收系统;同时建立用户数据库;所述用户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和行程信息;
所述口鼻罩回收系统用于接收口鼻罩回收指令、口鼻罩标识信息和类别信息,打开还货口接收旧口鼻罩,并将所述旧口鼻罩进行处理后将口鼻罩标识信息进行喷码,获得带标识待检测口鼻罩,根据所述类别信息进行无交叉污染地分类保存;所述旧口鼻罩处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粉碎、压缩、加液密封;
所述口鼻罩出货系统用于接收口鼻罩出货指令,执行出货并提示用户取货;同时统计口鼻罩库存;
数据上传查询系统,用于提供检测结果上传端口,获取带标识待检测口鼻罩的检测结果,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给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存储,并提供检测结果查询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提醒系统:
所述提醒系统用于获取用户的行程信息,并根据所述行程信息的活跃程度向对应用户发送口鼻罩更换提醒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摄像头:
所述摄像头用于监测用户使用设备的行为规范性以及回收口鼻罩是否与操作人相对应,为防疫跟踪提供视频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口鼻罩回收系统具体包括还货口、口鼻罩处理模块、口鼻罩标识模块、旧口鼻罩存储模块和消毒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91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