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豆提取物的用途及从大豆生产表儿茶素和商品植物体产物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67841.8 | 申请日: | 2021-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6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姜永圭;金文英;朴锦龙;李锡河;张贤珠;河政旻;金妙妍;金东泫;朴录贤;洪勇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爱茉莉太平洋;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8/49;A23L33/105;A01G22/40;A01H1/00;C07D311/62;A61Q1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文娜;臧建明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提取物 用途 生产 儿茶素 商品 植物体 产物 方法 | ||
本说明书涉及以高含量含有表儿茶素,并具有抗氧化以及抗老化能力的大豆新品种、所述大豆新品种生产方法、作为有效成分含有所述大豆新品种的提取物的组合物、包括所述大豆新品种的保健食品、由所述大豆新品种生产表儿茶素的方法以及生产商品植物体产物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新品种大豆(Glycine max)种子其表儿茶素含量以种子的80重量%乙醇水溶液提取物的总重量为基准为2重量%以上,从而以高含量含有表儿茶素,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确认的抗氧化能力也相比作为母本的IT109098优秀2倍以上,胶原酶(MMP‑1)表达抑制率也相比公知的抗老化物质EGCG显示优秀的功效而具有优秀的抗氧化以及抗老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以高含量含有表儿茶素,并具有抗氧化以及抗老化能力的大豆新品种、所 述大豆新品种生产方法、作为有效成分含有所述大豆新品种的提取物的组合物、包括所述大 豆新品种的保健食品、由所述大豆新品种生产表儿茶素的方法以及生产商品植物体产物的方 法。
背景技术
包括韩国在内的东北亚地区为大豆(Glycine max)的原产地,在韩半岛从公元前开始就 栽培大豆,是大韩民国的固有农作物。数千年期间作为多种食材来使用,由此不仅按照食品 的用途分化有合适的品种,而且除了食品之外,还广泛用于民间医药品,是食药同源农作物。 考虑到在作为中国最高农书的齐民要术(公元530~550)中记载有黄高丽豆、黑高丽豆等品种, 由此推测在撰写齐民要术之前的4~5世纪左右有可能已经在韩半岛栽培有多种大豆。由于该 时期将高句丽称为“高丽”,因此推测在中国以“高丽豆”的名字栽培多种品种。作为如上 所述栽培种的起源植物的野大豆(Glycine soja)和半野生大豆目前分布在韩国全地区,目 前为止也在农户栽培有在外国无法看得到的特殊的本地种。在2010年名古屋召开的第10次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serva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当事国总会中采纳了“生 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公平地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ABS协定书”, 由此重新认识到各个国家固有的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导致对生物资源的发掘以及开发、活用 变得很迫切。为了扩充韩国国产大豆的生产基础并确保国际竞争力,要求食用大豆的品质高 级化的同时,大豆的新需求用品种的开发极为重要。因此,作为大豆的原产地而拥有多种且 特殊的遗传资源的韩国在功能性特殊用途品种的开发方面比较占有优势,基于该判断,推进 本研究以将本地种大豆资源和野大豆(Glycinesoja)、半野生大豆彼此进行人工杂交,开 发出包括来自野大豆的表儿茶素(epicatechin)等的抗氧化成分高的栽培品种,从而不仅用 在化妆品等天然功能性原料中,而且作为保健食品材料来使用,并进行工业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KR10-2020-0005056A
(专利文献2)KR10-2101790B1
(专利文献3)CN107176941A
(专利文献4)JP2097996B2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车裴天外4人,大豆的野大豆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成分比较,Kor.J.Pharmacogn.27(3):190-195(1996)。
(非专利文献2)崔正俊,野大豆提取物在db/db肥胖鼠中的抗糖尿功效的研究,JKorean Med Obes Res 2016;16(2):101-108。
(非专利文献3)Chiaki Ito et al.,Characterisation of proanthocyanidinsfrom black soybeans:Isolation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proanthocyanidinoligomers from black soybean seed coats,Food Chemistry 141(2013)2507-25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爱茉莉太平洋;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未经株式会社爱茉莉太平洋;首尔大学校产学协力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78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光板
- 下一篇:医疗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