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7196.X | 申请日: | 2021-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5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仁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仁达 |
主分类号: | B28C7/00 | 分类号: | B28C7/00;B28C7/06;B08B15/04;B08B9/093;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混凝土搅拌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机,其结构包括进料装置、支撑架、机体、底座、电控箱,底座顶部安装有机体、支撑架、电控箱,机体一端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一侧设有电控箱,支撑架顶部安装有进料装置,本发明具有的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泥粉尘在进入进料斗后四处飞扬,减少周边环境的水泥粉尘,且大大减少工人吸入水泥粉尘,避免了工人因为吸入水泥粉尘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且空心板旋转可以使高压喷嘴对进料斗内壁进行清洗,对比人工清洗更有效率,且更干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机。
背景技术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建设工地的混凝土大都是现场搅拌,使用的是一种效率很低的鼓筒型搅拌机,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而伴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以及科技力量的提高,混凝土搅拌机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式的混凝土搅拌机,可以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而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搅拌机在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房地产等建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混凝土搅拌机在使用时将水泥倒入混凝土搅拌机的进料斗时,由于水泥较轻,粉尘容易四处飞溅,使空气中含有水泥粉尘,对皮肤有腐蚀性,当工人吸入肺部,时间越长容易引起尘肺病,且由于水泥呈碱性,大量的水泥粉尘受重力的影响降落至土地上,会改变土壤的HP值,同时水泥粉尘通过水合作用和结晶作用又在土壤表面形成了硬的外壳,从而破坏了土壤的原有性质,不利于植物生长,破坏周边绿化环境,且水泥倒入进料斗后容易黏附在进料斗内壁上,且进料斗较大,清洗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环保型混凝土搅拌机,其结构包括进料装置、支撑架、机体、底座、电控箱,所述的底座顶部安装有机体、支撑架、电控箱,所述的机体一端设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一侧设有电控箱,所述的支撑架顶部安装有进料装置;所述的进料装置包括有除尘机构、清洗机构、进料斗、水箱、出水阀,所述的进料斗内部安装有清洗机构,所述的清洗机构外壁等距安装有三个除尘机构,所述的进料斗一侧安装有水箱,所述的水箱与水箱相接一侧安装有出水阀,所述的出水阀与清洗机构相配合,所述的进料斗底部与机体靠近支撑架一端相配合,所述的进料斗外壁与支撑架相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除尘机构包括有吸尘口、挡水条、进尘孔、气囊、弹簧、固定块、出气孔、移动块、限位软胶块、空心板、进水道,所述的空心板内部安装有固定框,且固定框两侧与空心板内壁形成进水道,固定框内部靠近清洗机构一端安装有限位软胶块,另一端设有三个进尘孔,所述的进尘孔通过气囊与出气孔相通,所述的出气孔设于长条板上,所述的限位软胶块与长条板之间设有移动块,所述的进尘孔远离气囊一端设有吸尘口,且两者相通,所述的进水道靠近吸尘口一端安装有挡水条,所述的挡水条通过弹簧与固定块相接,所述的固定块安装于空心板内壁上,所述的空心板安装于清洗机构外壁上,且进水道与清洗机构相通。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清洗机构包括有防尘构件、进水孔、空心管、绞龙、保护壳,所述的空心管内部安装有绞龙,所述的空心管外壁两端安装有保护壳,所述的空心管内壁等距安装有防尘构件,且两者相通,所述的防尘构件十二个及以上,所述的空心管内壁设有九个及以上的进水孔,所述的进水孔与进水道相通,所述的空心管贯穿进料斗,且两者活动配合,所述的保护壳与进料斗固定连接,所述的空心板与空心管外壁相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防尘构件包括有限位块、铰链、活动板、高压喷嘴、防护框、U形框、J形杆,所述的防护框内壁安装有两块活动板,所述的活动板靠近防护框一端安装有铰链,所述的活动板底部安装有限位块,所述的限位块与J形杆通过转轮活动连接,所述的J形杆贯穿U形框,且两者滑动连接,所述的U形框安装于防护框内部,所述的U形框中心部分安装有高压喷嘴,且两者相通,所述的U形框贯穿空心管,且两者相通,所述的防护框安装于空心管外壁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以所述的绞龙为圆心,以空心板为半径的圆的直径小于进料斗内部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仁达,未经王仁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71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