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评估电池自放电标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3440.5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7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汪文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88 | 分类号: | G01R31/38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张会强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评估 电池 放电 标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估电池自放电标准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分容后的电池浸泡在液氮中,每间隔一个设定时间取出一次,进行一次测量;完成测量后将电池放回施液氮中继续浸泡,待测出一定数量的数据后,根据测量的电压数据绘制电压变化曲线,以该曲线作为电池物理自放电的标准。本发明的评估电池自放电标准的方法,通过将电池置于液氮的超低温条件下静置,可完全抑制电池的化学自放电,从而能准确测得电池的纯物理自放电情况。在该条件下,获得电池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从而可得到电池的纯物理自放电性能趋势情况,可很好地表征出电池常温情况下的自放电的基本情况,对评估电池的安全性能、蓄电性能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性能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评估电池自放电标准的 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传统能源作为动力供给的汽车工业环境下,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人 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视。因此,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在汽车工业中的 应用逐渐成为当下汽车领域的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安全问题成为电动汽车发展的关 键问题之一,电池的自放电问题是电动汽车安全的关键所在。自放电主要有物 理自放电和化学自放电,化学自放电是不可逆的,物理自放电是可逆的;但是, 物理自放电存在安全问题,严重自放电存在起火、爆炸的风险。高温下主要是 化学自放电;常温下主要则是物理自放电。
目前,常温自放电默认为物理自放电,该自放电参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 个:
一、适宜的SOC(荷电状态)。自放电是单位时间内的压降,那么评估自 放电需要选在单位容量内电压变化率大的区域,根据小电流充放电的dV/dQ曲 线选择最佳SOC区域。
二、起始时间的选定。监测充电结束后每小时电压的变化,电压降速率基 本一致,可以认为极化已基本消除。
三、自放电的静置时间。两次OCV(Open Circuit Voltage,开路电压)之 间的静置时间。
为了评估电池物理自放电的情况,现有的做法是,将分容后的电池在常温 (25℃±3℃)环境下静置,监测电压下降趋势,一般每小时测量一次,直到电 压达到稳定趋势,以作为电池自放电的情况。通过对比不同电池的电池自放电 过程中电压变化的趋势情况,来判定电池自放电性能的优劣情况,以提出性能 较差的产品。然而,在对电池的OCV(OpenCircuit Voltage,开路电压)测试时, 通过计算K(V/t)值,获得电压变化趋势情况;但是,静置过程中电压、压降 受外界温度波动的影响很大,自放电的对比筛选有效性受到影响,存在对电池 产品筛选的漏杀和误杀情况。很多时候,无法通过K值大小判断电池的自放电性能,而通过拆解电池方法测试确认,作为一种破坏性的方式,并不利于广泛 采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评估电池自放电标准的方法,以提供一种 便于操作实施的评估电池自放电标准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评估电池自放电标准的方法,将分容后的电池浸泡于液氮中,每间隔 设定时间取出一次,进行一次测量,完成测量后将所述电池放回施液氮中;根 据测量的电压数据绘制电压变化曲线,以该曲线作为电池物理自放电的标准。
进一步的,从液氮中取出电池后,静置至电池的电压恢复稳定后,再对电 池进行测量。
进一步的,所述设定时间为20~30小时。
进一步的,电池在液氮中浸泡的总时长为25~40天。
进一步的,所述设定时间为24小时;电池在液氮中浸泡的总时长为30天。
进一步的,在对电池的测量中,包括对电池的电压和电量的测量,并根据 测量的数据绘制dV/dQ曲线,以该dV/dQ曲线作为电池物理自放电的参考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34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