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63077.7 | 申请日: | 202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35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雅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5 | 分类号: | H01M10/0585;H01M4/13;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阻特性优异、制造时的非水电解液向层叠电极体的浸渗性优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在此公开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具有2个以上的电池单元的层叠电极体,该电池单元层叠有第一电极、第一隔离件、第二电极和第二隔离件。第一电极具有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二电极具有第二活性物质层。第一活性物质层的面积大于第二活性物质层的面积。第一和第二隔离件的面积大于第二活性物质层的面积。在第一活性物质层的中央部形成有与第二活性物质层对置的对置区域,在外周边部形成有不与第二活性物质层对置的非对置区域。第一隔离件与第一电极通过第一粘接剂粘接,第一粘接剂不配置在对置区域,而是配置在对置区域以外。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不与第二活性物质层粘接,在第二电极以外进行接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二次电池等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优选用于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等携带式电源、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H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等车辆驱动用电源等。
一般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介由隔离件层叠有正极和负极的电极体。该电极体大致分为卷绕电极体和层叠电极体。层叠电极体具有正极和负极在它们之间隔着隔离件交替地层叠的构成。
作为层叠电极体的制造方法之一,可举出将依次层叠由第一电极、第一隔离件、第二电极和第二隔离件的单体电池后,进一步层叠该多个单体电池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制造方法中,为了防止电极和隔离件的位置偏离,用粘接剂将隔离件和电极粘接。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为了用粘接剂将隔离件和电极粘接,在第一隔离件的两面涂覆粘接剂,并且仅在第二隔离件的面即与第二电极对置的面涂覆粘接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93369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隔离件的涂覆有粘接剂的部分,非水电解液(特别是电荷载体(例如锂离子等))会变得难以移动,因此成为电阻特性变差的原因。并且,在隔离件的涂覆有粘接剂的部分,非水电解液难以流通。因此,在制造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时,非水电解液向电极体内渗透所需的时间延长,存在生产率大幅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阻特性优异、并且制造时的非水电解液向层叠电极体的浸渗性优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在此公开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具备层叠由2个以上电池单元的层叠电极体和非水电解液,该电池单元依次层叠有第一电极、第一隔离件、第二电极和第二隔离件。上述第一电极具有第一集电体和第一活性物质层。上述第二电极具有第二集电体和第二活性物质层。上述第一电极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的主面的面积大于上述第二电极的第二活性物质层的主面的面积。上述第一隔离件的主面的面积和上述第二隔离件的主面的面积大于上述第二电极的第二活性物质层的主面的面积。在上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中央部形成有与上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对置的对置区域。在上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外周边部形成有不与上述第二活性物质层对置的非对置区域。上述第一隔离件与上述第一电极通过第一粘接剂粘接。将上述第一电极和上述第一隔离件粘接的上述第一粘接剂未配置在上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上述对置区域,而配置在上述对置区域以外的区域。上述第一隔离件和上述第二隔离件不与上述第二电极的第二活性物质层粘接。上述第一隔离件和上述第二隔离件在上述第二电极外的区域接合。根据这样的构成,提供一种电阻特性优异、并且制造时的非水电解液向层叠电极体的浸渗性优异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
在此公开的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优选的一个方式中,上述第一电极为负极,上述第二电极为正极。根据这样的构成,负极活性物质层的主面的面积大于正极活性物质层的主面的面积,因此能够高度地抑制作为电荷载体发挥功能的离子(例如锂离子等)成为金属而析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未经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3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