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悬浮填料生物池改造的高效沉淀池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2333.0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3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其宸;林甲;连宝良;狄剑英;刘杰;李传举;韦峰;刘巨波;苗雪娜;齐亚玲;陈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付久春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浮 填料 生物 改造 高效 沉淀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悬浮填料生物池改造的高效沉淀池及方法,沉淀池包括:改造池体,为原悬浮填料生物池改造后池体;改造池体内池底设混凝土找平层;分隔设依次连通的混合区、絮凝区、推流区、沉淀区、泵坑和出水总渠;改造池体内分设污泥回流管和剩余污泥管,两者一端分别与沉淀区的污泥斗内连通,另一端分别接第一、二污泥提升装置;改造池体的外壁侧壁上设有进水渠,进水渠的出水端与混合区内连通;PLC控制装置和第一、二污泥提升装置,均设在改造池体的泵坑内,第一、二污泥提升装置分别连接在污泥回流管和剩余污泥管上,各套污泥提升装置均与PLC控制装置电气连接。通过利用现有闲置池体,较低了改造成本,能提高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系统改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由悬浮填料生物池改造的高效沉淀池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处理厂常见的深度处理工艺有高效沉淀池、滤布滤池、V型滤池、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等几种类型以及它们的变形工艺。其中,高效沉淀池工艺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具有占地面积省、出水效果好等特点。
国内部分污水处理厂由于设计及建设的实际情况,导致在厂区内工艺设计流程不合理,先期建设的工艺构筑物存在闲置或半废弃的现象,同时,随着环境保护需求的提升,各地污水处理厂均面临大量出水标准提高的要求,需要新建深度处理单元以满足相关要求。因此,旧有污水处理厂如何利用现有构筑物的改造实现出水水质提升,成为了目前行业内较为关注的热点。
对于污水处理系统的升级改造,需要追加投资。但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升级改造,由于未能充分利用原有池体的结构特点,多存在投资较大,改造效果不好,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悬浮填料生物池改造的高效沉淀池及方法,能解决现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升级改造,所存在的投资较大,改造效果不好,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由悬浮填料生物池改造的高效沉淀池,包括:
一种由悬浮填料生物池改造的高效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改造池体,为污水处理厂的原悬浮填料生物池清空内部悬浮填料、拆除导流墙,封堵原进、出水管洞口得到的改造后池体;
所述改造池体内池底设有混凝土找平层,所述混凝土找平层覆盖该改造池体内除沉淀区中心的预留污泥斗位置的底部;
所述改造池体内池底的混凝土找平层上间隔设有多个隔墙,将该改造池体内分隔为混合区、絮凝区、推流区、沉淀区、出水总渠和泵坑,所述混合区、絮凝区、推流区、沉淀区和出水总渠依次连通,所述沉淀区底部设有污泥斗;所述泵坑处于所述絮凝区的中间部位;
所述沉淀区内设有隔墙,将该沉淀区内分隔为依次连通的预沉淀区和斜管沉淀区;
所述改造池体内分别设有污泥回流管和剩余污泥管,所述污泥回流管和剩余污泥管一端分别与所述沉淀区的污泥斗内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污泥提升装置的进口端连接,所述剩余污泥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污泥提升装置的进口端连接;
所述改造池体的外壁侧壁上设有进水渠,所述进水渠的出水端与所述混合区内连通;
PLC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一、第二污泥提升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泵坑内,第一、第二污泥提升装置均与所述PLC控制装置电气连接。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由悬浮填料生物池改造高效沉淀池的方法,包括:
步骤S1,根据污水处理厂原工艺流程,设定改造后的高效沉淀池的混合区停留时间、絮凝区停留时间和沉淀区表面负荷;
步骤S2,清空悬浮填料生物池的原池体内堆积的填料,拆除原池体内的导流墙,封堵原池体内的原进、出水管洞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23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