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用通讯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61235.5 | 申请日: | 202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7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涛;唐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B25/00 | 分类号: | G08B25/00;H04L12/02;G01R19/00;G01R31/58;G08B21/18;G08B7/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郭微 |
| 地址: | 2100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息 传输 装置 通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用通讯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通讯主体和主体外壳,通讯主体包括主控制板和通讯转发板,主控制板通过总线连接通讯转发板,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检测模块连接主控制板,主控制板、通讯转发板及检测模块均设置在通讯主体内部,电磁感应装置底部设置有放置底座,电磁感应装置设置在电路板一侧,信号分析模块连接检测模块,通过电磁感应装置采集信息传输至信号分析模块,信号分析模块通过内置的信号传输模块将检测信息发送至终端,在通讯装置内部设置检测模块,电磁感应装置对通讯装置内部的线路进行监测,当内部线路出现老化导致电流变化时,电磁感应装置能够及时将异常情况发送至终端,可第一时间掌握设备使用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用通讯装置。
背景技术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是火灾报警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是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核心前端硬件设备,用于获取和传输从用户消防控制主机获取的各类用户报警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安装使用。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强调了兼容性的设计,目前可以兼容各类主流消防报警设备接入,具备安装方便,调试简单和兼容性强等特点。经过长时间使用,通讯装置内部线路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老化损坏,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需要一种线路监测功能的通讯设备。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信息传输装置用通讯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通讯主体和主体外壳,通讯主体包括主控制板和通讯转发板,主控制板通过总线连接通讯转发板,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检测模块连接主控制板,主控制板、通讯转发板及检测模块均设置在通讯主体内部,主体外壳的底部还设置有防护缓冲组件,检测模块包括电磁感应装置,电磁感应装置底部设置有放置底座,电磁感应装置设置在电路板一侧,装置还包括信号分析模块,信号分析模块连接检测模块,通过电磁感应装置采集信息传输至信号分析模块,信号分析模块通过内置的信号传输模块将检测信息发送至终端。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在通讯装置内部设置检测模块,采用电磁感应装置对通讯装置内部的线路进行监测,当内部线路出现老化导致电流变化时,电磁感应装置能够及时将异常情况发送至终端,可以第一时间掌握设备使用及运行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主体外壳包括装置外壳和外壳配合件,外壳配合件为槽体,外壳配合件的体积大于装置外壳,外壳配合件底部设置有安装腔室,安装腔室内设置电磁感应装置,电磁感应装置包括电磁感应安装组,电磁感应安装组设置于安装腔室内部的上方,电磁感应安装组呈水平方向布置,装置外壳中设置通讯主体,装置外壳与外壳配合件之间上下设置有滑动件。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设置装置外壳和外壳配合件可以将电磁感应装置和通讯主体之间进行分开,人为选择是否进行对装置进行监测。在安装腔室内部设置电磁感应安装组,由多个电磁感应装置组成的电磁感应安装组,通过设置多个电磁感应安装组提高监测准确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外壳配合件底部的安装腔室内还设置信号分析模块,当通讯主体随着装置外壳滑入外壳配合件中,通讯主体与底部安装腔室内的电磁感应装置接触,电磁感应装置采集电流信号并传输信号至信号分析模块。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将通讯主体滑入外壳配合件中的方式控制电磁感应装置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安装腔通过弹性卡件可拆卸式地设置于外壳配合件底侧。
基于上述方案,方便对电磁感应装置的检查、更换等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装置还包括故障预警示模块,故障警示模块连接信号分析模块,信号分析模块将采集信息的分析信号传输至故障警示模块,故障警示模块包括信号警示灯与警报器。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故障预警模块能够快速了解电磁感应监测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防护缓冲组件包括安装在装置外壳与外壳配合件底部的缓冲板,固定在装置底部的缓冲支撑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12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