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迴炉耐火砖的砌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1233.6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8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陶从喜;沈序辉;何明海;梁乾;蒋文伟;王明;韦勇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水泥技术研发(广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4 | 分类号: | F27D1/04;F27D1/16;F27B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詹权松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迴炉 耐火砖 砌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迴炉耐火砖的砌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同一种材质的耐火砖;步骤二、将耐火砖在旋迴炉内壁进行组合砌筑,砌筑成一个内壁耐热筒(1);步骤三、所述内壁耐热筒(1)内壁的周长方向上具有若干环向凸台(2),其同一所述环向凸台(2)长度方向的两端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若干所述环向凸台(2)呈旋流状;所述耐火砖具有耐高温和耐酸碱性的特性;所述耐火砖选用至少三种不同高度的,其高度在200~400mm。本发明具有提高固废的燃尽率,延长耐火砖使用周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窑协同处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迴炉耐火砖的砌筑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窑衬在水泥熟料制过程,在回转窑中起到保护筒体使免受高温损坏,起隔热及减少散热损失的作用。窑衬用的材料是耐火材料一般是指耐火度在1500℃以上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包括天然的矿石及按照一定目的要求经过一定的工艺制成的各种制品。根据回转窑内物理化学反应的特点,窑内一般还区分为分解带、上过渡带、烧成带、下过渡带、冷却带等,各区域使用的耐火砖材质又有不同,同一材质还区分多种规格。现有的耐火砖砌筑方法主要有平砌、及花砌筑。
回转窑耐火砖多采用平铺直砌或花砌的方式,由于回转窑具有长度较长、窑内存在固液相反应及不规则窑皮物料流速相对较低,一般认为在20分钟左右。而旋迴炉设计长度较短,通常只有回转窑的1/6~1/5,在旋迴炉内采用现有平铺直砌或花砌的方式,固废在旋迴炉内行进速度偏快,降低固废的燃尽率。现有回转窑为了兼顾隔热、挂窑皮等特点,选用耐火砖材质及规格较多,分解带、烧成带所用的耐火砖膨胀系数、热震性能等理化特性差异较大难以统一,对酸碱的适应也较差。而旋迴炉做为协同处置的重要热工设备,其内部耐火砖接触的酸碱浓度较高,按现有技术选择耐火砖难以保障旋迴炉的耐火材料使用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迴炉耐火砖的砌筑方法,该方法选用耐酸碱性能较好的耐火砖,利用不同规格型号的耐火砖组合砌筑,使得有利于减缓物料的行进速度,延长固废在旋迴炉内的时间,以及提高固废的燃尽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旋迴炉耐火砖的砌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同一种材质的耐火砖;
步骤二、将耐火砖在旋迴炉内壁进行组合砌筑,砌筑成一个内壁耐热筒;
步骤三、所述内壁耐热筒内壁的周长方向上具有若干环向凸台,其同一所述环向凸台长度方向的两端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若干所述环向凸台呈旋流状。
进一步的,所述耐火砖具有耐高温和耐酸碱性的特性。
进一步的,所述耐火砖选用至少三种不同高度的,其高度在200~400mm。
进一步的,所述环向凸台是由不同高度的耐火砖砌筑形成的。
进一步的,所述环向凸台是通过错位花砌进行砌筑的。
更进一步的,所述旋流状的旋流方向与旋迴炉的转动方向相反。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壁耐热筒中的环向凸台的数量具体为4~8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与现有回转窑的耐火砖砌筑相比,选用不同高度规格的耐火砖组合砌筑,形成数个环向凸台,环向凸台有利于旋迴炉内物料的高度提升,并通过环向凸台的旋流方向与旋迴炉的转动方向相反,再配合环向凸台的台阶结构的设置,使得有利于减缓物料在旋迴炉内的行进速度,从而延长固废在旋迴炉内的时间,提高固废的燃尽率;
2.本发明与现有回转窑的耐火砖选用相比,只选择一种材质耐火砖,无需像回转窑一样选用多种材质耐火砖,降低耐火砖损耗及库存成本,延长耐火砖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内壁耐热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壁耐热筒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水泥技术研发(广西)有限公司,未经华润水泥技术研发(广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12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