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ETs作为分子标志物在评估脑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1195.4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0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孟祥祺;蔡金全;蒋传路;张严公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74 | 分类号: | G01N33/574;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马鑫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ets 作为 分子 标志 评估 胶质 患者 临床 预后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METs作为分子标志物在评估脑胶质瘤(Glioblastoma,GBM)患者临床预后中的应用。本发明根据临床数据结合实验结果,发现METs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水平升高,METs能够促进GBM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经METs刺激后,GBM细胞内DDX5的泛素化水平降低,β‑catenin入核增多,并且能够调控EMT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变化及GBM细胞恶性进展。通过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实验等技术方法检测生物样本中共定位的CD68和citH3,能够间接检测METs的水平进而评估GBM患者临床预后。本发明的提出为指导GBM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GBM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疾病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特别涉及METs作为分子标志物在评估脑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中的应用。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脑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颅内神经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50%。脑胶质瘤具有高度侵袭、恶性增殖等特点,往往导致患者生存期较短。目前,临床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联合同步放化疗,但脑胶质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10%。
脑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脑胶质瘤中级别最高,预后最差的分型。目前,GBM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同步放化疗、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但治疗效果欠佳。不同级别的脑胶质瘤的临床预后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具有明显差异。GBM存在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展,EMT进展预示着肿瘤向具有较高的恶性行为亚型转化,并具有高表达N-cadherin、Slug、β-catenin等间质标记物、低表达E-cadherin、Claudin-1等上皮标记物的特点。EMT进展参与调控GBM的侵袭、迁移和放化疗耐受等生物学活动。
GBM的EMT进展与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微环境由多种非肿瘤细胞、分泌因子、信号分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组成。肿瘤微环境中具有独特的髓系细胞亚群,如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和肿瘤相关小胶质细胞,可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促进肿瘤的放疗耐受、化疗耐受及侵袭迁移等恶性表型。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固有的巨噬细胞,可以通过胞外诱捕网的释放、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释放等多种方式,参与肿瘤的EMT进展、免疫抑制、血管生成、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过程。
胞外诱捕网(Extracellulartraps,ETs)是细胞受到刺激之后,失去细胞内膜完整性染色质延伸、解凝聚,继而核膜崩解,释放到胞外的包含多种蛋白成分的DNA网状结构。常见胞外诱捕网来源于中性粒细胞,它不仅参与了免疫反应,在食道癌、肺癌、结肠癌等疾病中还能增强肿瘤细胞浸润能力,促进肿瘤的转移,调节循环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而小胶质细胞胞外诱捕网(Macrophage/microglia extracellular traps,METs)功能与之相同,但对脑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结合不同GBM免疫微环境对其影响并对患者的临床预后进行预测,可以指导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优化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的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METs作为分子标志物在评估脑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用于检测METs的试剂在制备评估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临床预后的试剂或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用于评估脑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检测试剂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11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