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供电系统整流模块的节能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60753.5 | 申请日: | 202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63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雄航;汤贤椿;郭开震;林艺成;林伟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河北国维致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3137 | 代理人: | 秦敏华 |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系统 整流 模块 节能 控制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1.一种供电系统整流模块的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一种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移相变压器,所述移相变压器包括N个绕组,每个绕组对应多个整流模块,所述N个绕组被预划分为M对绕组,每一对绕组中的两个绕组的移相角度对称,N为M的二倍,包括:
确定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其中,所述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为偶数;
根据所述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控制需要工作的绕组以及每个需要工作的绕组内处于工作状态的整流模块,以使得一对绕组内的两个绕组处于工作状态的整流模块的数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包括:
根据负载功率、每个整流模块的额定功率和整流模块对应的最优效率工作区间,确定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第一数量区间;
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区间,确定所述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为c,所述第一数量区间一个端点的值为正整数a,另一个端点的值为正整数b,所述第一数量区间包括a和b,且a小于等于b,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量区间,确定所述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包括:
若b大于a,则c为大于等于a且小于等于b的偶数;
若b等于a,且b为奇数,则c=b+1;
若b等于a,且b为偶数,则c=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下一时刻到来时,根据所述下一时刻的负载功率、每个整流模块的额定功率和整流模块对应的最优效率工作区间,确定所述下一时刻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第二数量区间;
判断c是否处于所述第二数量区间;
若c处于所述第二数量区间,则所述下一时刻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为c;
若c不处于所述第二数量区间,则根据所述第二数量区间,确定所述下一时刻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包括:
根据每个整流模块的额定功率和整流模块对应的最优效率工作区间,建立负载功率与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的映射关系表,在所述映射关系表中包括多个连续的负载功率区间,针对任一负载功率区间,所述负载功率区间与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存在唯一映射关系;
根据负载功率的值确定所述负载功率的值所属的负载功率区间;
通过所述负载功率的值所属的负载功率区间和所述映射关系表,获取所述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控制需要工作的绕组以及每个需要工作的绕组内处于工作状态的整流模块包括:
若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为N的P倍,则控制所述N个绕组中每个绕组的P个整流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其中,P为正整数;
若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不是N的正整数倍,则控制所述N个绕组中每个绕组的F个整流模块处于工作状态,且所述M对绕组中的e对绕组中每个绕组再增加一个整流模块处于工作状态,其中,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为c,且c=F×N+2e,其中,F为正整数,e为小于M的正整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需要工作的整流模块的数量不是N的正整数倍,该方法还包括:
执行调整步骤:判断所述移相变压器输入侧的谐波是否大于输入额定值的预设百分比,若所述移相变压器输入侧的谐波大于所述输入额定值的预设百分比,则在除所述e对绕组之外再新增一对绕组;
重复所述调整步骤,直至所述移相变压器输入侧的谐波小于等于所述输入额定值的预设百分比,或,直至所述N个绕组中每个绕组处于工作状态的整流模块数量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075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