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光感应器和太阳能电池的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60579.4 | 申请日: | 2021-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7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眭斌;谢雄才;李源;张文进;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H01L27/142;H01L27/144;H01L3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邢飞飞 |
| 地址: | 516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感应器 太阳能电池 显示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光感应器和太阳能电池的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光感应器和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和光感应器具有相同的层状堆叠结构,所述层状堆叠结构自基板向上依次为正极电极层、光吸收层和负极电极层;所述太阳能电池和光感应器的相同层在同一工艺制程下同时制作。本发明将光感应器和太阳能电池一起集成在显示屏上,相比现有的显示模组贴合光感应器的方式可以减小整个器件的厚度,同时也杜绝了贴合光感应器造成的光感应器和太阳能电池外观颜色不一致的问题,光感应器和太阳能电池采用相同工艺制程制作,节省了器件费用,还节省了贴合工艺流程,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光感应器和太阳能电池的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绿色能源,对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之一是太阳能电池,即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目前的液晶显示手表或手环等小型电子设备大多都是锂电池供电,为了提高待机时间,目前的做法是在液晶显示器上集成太阳能电池,液晶显示器本身不能发光,需要背光提供背光源来显示图像,液晶显示器使用过程中,由于所处环境的不同,光线强度也不同,导致显示屏需要进行亮度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同时背光的耗电量也是显示屏中的最主要耗电量,实行动态的背光亮度控制,可大量节省显示屏电量损耗。
目前市场上液晶显示产品一把都是在液晶显示屏上额外增加光感应器模组,通过贴合的方式,集成到显示模组中,这会导致器件厚度增加,同时增加生产工艺及产品成本,如果将光感应器利用现有工艺制作在显示屏上,将会改善器件厚度,降低产品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光感应器和太阳能电池的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该装置和方法将光感应器和太阳能电池一起集成在显示屏上,降低了显示屏的整体厚度,同时在制作光感应器时采用与太阳能电池相同的工艺制程,可降低显示屏成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集成光感应器和太阳能电池的显示屏,包括基板,位于基板上的光感应器和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和光感应器具有相同的层状堆叠结构,所述层状堆叠结构自基板向上依次为正极电极层、光吸收层和负极电极层;所述太阳能电池和光感应器的相同层在同一工艺制程下同时制作。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制作于基板的非显示区以及显示区,制作于显示区的太阳能电池为线条状,其宽度小于60微米。
进一步的,所述光感应器位于基板上制作太阳能电池的区域内的任意位置,当所述光感应器位于非显示区时,其被太阳能电池包围,当所述光感应器位于显示区时,其两侧或一侧为太阳能电池,宽度和太阳能电池一样。
更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和光感应器的层状堆叠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层以及金属辅助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和金属辅助层依次制作于负极电极层之上,所述第一绝缘层主要用于隔离光感应器和太阳能电池以及负极电极层和金属辅助层,所述金属辅助层用于连接太阳能电池和光感应器的正极和负极并通过走线引出绑定引脚。
再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和光感应器的层状堆叠结构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制作于金属辅助层之上,所述第二绝缘层用于保护金属辅助层的走线。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正极为单层AZO结构,所述光感应器正极为单层ITO层或者单层AZO结构。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的正极为双层结构,由ITO层以及制绒AZO层构成,所述光感应器正极为单层ITO层或者单层AZO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负极为导电性较好的金属材料。
优选的,所述负极材料是Al、Mo、Ag、Cu、Au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太阳能电池可以是单节或者多节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05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