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压器旁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60323.3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9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路恒;殷勇;胡崴;张辉亚;赵艳婷;罗亚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7/18 | 分类号: | F02B37/18;F04B39/16;F04B4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田辉云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旁通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压器旁通系统,该系统,包括空压机、干燥器、储气罐、蓄压器和增压器,工作时,储气罐的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通往干燥器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供气,使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内,实现能耗回收;当发动机进气管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上的旁通阀,蓄压器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驱动增压器放气阀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当储气罐达到设定压力时,需卸荷时,压缩空气经蓄压管路进入蓄压器,通过蓄压器收集原卸荷时排掉大气中的压缩空气,减少能量浪费、能量消耗、有效提升了能量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涡轮增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压器旁通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普遍采用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利用发动机废气能量驱动涡轮增压器,废气涡轮增压器主要由涡机和压气机等组成,其中涡机上设有废气旁通阀。废气旁通阀的主要作用是避免发动机额定工况时机械负荷(即气缸爆发压力)过高,涡轮增压器不致超速。国六发动机排放要求极其严格,增压器是影响发动机性能及排放的重要零部件,为保证排放质量,部分国六产品机型采用了电控放气阀增压器的技术路线,通过控制高压气路的通断来驱动放气阀的工作。现有的商用车普遍采用排气制动作为辅助制动,排气制动阀工作由整车储气罐取气驱动制动阀操纵缸开关蝶阀实现排气制动功能。
专利(CN 109281751 A)公开了一种放气阀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包括:增压器、设置在增压器上的放气阀、机油管路、电控调压阀、发动机主油道和ECU。其中放气阀与电控调压阀通过机油管路实现连接,电控调压阀与发动机主油道通过机油管路实现连接,ECU与电控调压阀通信连接,ECU用于控制电控调压阀打开或关闭。当ECU控制电控调压阀打开后,发动机主油道中的机油压力沿机油管路传递至放气阀,以驱动放气阀工作。该发明通过发动机本体的机油压力来驱动放气阀,减轻了主机厂的工作量及管路成本。但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1、发动机主油道中的机油压力沿机油管路传递至放气阀,以驱动放气阀工作,需要消耗一定机油泵附件功耗,造成能量损耗;整车储气罐气源来自空压机,用整车气源驱动制动阀工作,需要消耗一定空压机功耗,造成能量损耗;消耗整车储气罐气源,影响整车制动用气,影响整车安全性;
2、机油温度高,约120℃,对电控调压阀、放气阀密封性影响大,容易发生泄漏,可靠性差;一旦发生泄漏,影响整个发动机系统润滑,导致关键零部件增压器失效以及发动机拉缸故障;
3、机油压力范围大,约100~500KPa,且随发动机转速波动大,影响调压阀功能、一致性、可靠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压器旁通系统,通过蓄压器收集原卸荷时排掉大气中的压缩空气,有效提升了能量利用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压器旁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干燥器、储气罐、蓄压器和增压器,所述空压机的进气口与空气滤清器相连,所述空压机的出气口一路经干燥器后与储气罐相接,另一路经蓄压器后通过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与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相连;
工作时,空压机经空气滤清器进气,打气到储气罐,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通往干燥器的排气通道,开始向蓄压器供气,使卸荷时排入大气的压缩空气储存到蓄压器内,实现回收空压机卸荷时能耗;
当发动机进气管空气压力达到设置压力时,打开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上的增压器放气旁通阀,蓄压器中空气经增压器放气阀驱动管路进入增压器放气阀执行机构,经增压器旁通放气通道放气,经过排气歧管排出,实现发动机增压器放气阀放气,防止增压器超速,从而利用空压机卸荷时能量驱动增压器放气阀放气。
进一步的,当制动系统工作用气后,储气罐压力小于设定值或蓄压器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关闭蓄压管路通道,打开干燥器的通道,开始向储气罐供气,从而在不影响储气罐正常用气的情况下,利用空压机卸荷时能量实现增压器放气阀智能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603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尿素喷射系统控制方法
- 下一篇:排气制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