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接头类零件焊接工装结构及管道端口限位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6204.0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1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红;杨庆;杨银赢;薛云飞;王华旭;郭增武;霍潮峰;许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G01B5/00;G01B21/20;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陈翠兰 |
地址: | 710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接头 零件 焊接 工装 结构 端口 限位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管道接头类零件焊接工装结构及管道端口限位检测方法,焊接结构包括第一堵盖、第二堵盖和螺杆,管道试件在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之间设置,且管道试件包裹螺杆设置,螺杆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且在杆体上分别螺纹连接螺母,通过分别拧紧螺杆两端的螺母带动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压紧管道试件,螺杆对两边的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提供了拉紧力,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通过螺杆所提供的拉紧力对管道试件提供了压紧力,使得管道试件在压紧力的条件下焊接,避免由于焊接结构的松弛夹装,另一方面,管道端口限位检测方法通过校正芯棒校正或控制弯管零件焊后的变形,保证零件尺寸在检测状态下不易变形,能够真实的被反映和检测出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弯管接头类零件焊接加工及检测领域,具体为管道接头类零件焊接工装结构及管道端口限位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弯管接头类零件在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广泛应用,为了适应发动机推重比不断增加、结构尺寸紧凑的设计特点,弯管类零件向着轻量化、高精度的趋势不断发展,加工难度日益加大。
某型发动机的引气总管组件,其管径较大,在弯管接头类零件中属于大管径类,由两个钣金管接头零件焊接而成,管壁薄且焊后型位公差精度高。由于直径大、壁薄,零件焊后刚度差、形位尺寸不易保证。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该类零件多采用堵盖式夹具或利用管子外型面进行定位、压紧,管子两端采用堵头式的焊接夹具,但存在的缺点是,对于直径较大的零件,焊接过程中因夹具固定不牢靠容易发生脱落,导致氩气泄露,对焊缝周围无法起到保护作用,零件焊缝质量差、合格率低;返工次数多,生产效率低;零件管壁薄,容易变形,直接检测零件尺寸准确度低,周期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管道试件在夹具过程中因不牢靠容易发生脱落,导致氩气泄露,同时在焊接过程中零件焊缝质量差,导致对管道端部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管道接头类零件焊接工装结构及管道端口限位检测方法,焊接工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管道接头类零件焊接前,通过焊接工装压紧管道组件,提高了焊接质量,同时提高了管道组件端口的检测精度。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管道接头类零件焊接工装结构,包括焊接结构、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所述焊接结构包括第一堵盖、第二堵盖和螺杆;所述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上分别设有通孔,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通孔穿过第一堵盖,另一端通过通孔穿过第二堵盖;所述螺杆伸出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的杆体上分别螺纹连接螺母;所述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的结构形同,相对扣合后通过焊接形成管道试件;所述管道试件在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之间设置,且管道试件包裹螺杆设置,管道试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的盖面接触,通过分别拧紧螺杆两端的螺母带动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压紧管道试件。
优选的,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靠近管道试件的一侧分别设置止口台;所述管道试件的端口插入止口台内。
优选的,止口台的面积大小与管道试件端口的面积大小对应。
优选的,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的通孔大小分别与螺杆的外径大小对应设置。
优选的,螺杆的杆型结构与管体试件的管型结构对应。
优选的,在第一堵盖和第二堵盖的两侧分别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对应设置在第一半管和第二半管扣合后所形成的焊接缝处。
优选的,第二堵盖设有引气嘴,所述引气嘴贯穿第二堵盖,用于连接输气装置对管道试件内输入气体。
一种管道端口限位检测方法,基于上述所述的管道接头类零件焊接工装结构而得到的管道试件,包括如下步骤:
将限位检测装置对准插入焊接完成后的管道试件的管口部位;
限位检测装置的外侧壁撑开后与管道试件的管口内壁接触,对管道试件的管口进行校验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62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
- 下一篇:电子膨胀阀及制冷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