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沙洛菌素和盐霉素单链抗体和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155986.6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6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成;马月姣;陈莹娴;黄婧洁;李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6/46 | 分类号: | C07K16/46;C12N15/70;G01N33/53;G01N33/577;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张羽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沙洛 菌素 霉素 抗体 特异性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拉沙洛菌素和盐霉素单链抗体和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及其应用。该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含有名称为LAS‑VH的LAS重链可变区、名称为SAL‑VH的SAL重链可变区、名称为LAS‑VL的LAS轻链可变区和名称为SAL‑VL的SAL轻链可变区,所述LAS‑VH、SAL‑VH、LAS‑VL和SAL‑VL均由决定簇互补区和框架区组成;所述决定簇互补区均由CDR1、CDR2和CDR3组成。该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可用于检测盐霉素和拉沙洛菌素残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拉沙洛菌素和盐霉素单链抗体和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拉沙洛菌素(Lasalocid,LAS)属双价聚醚离子载体抗生素,其化学结构式如图1所示,除用于防治鸡球虫病外,还可用于防治火鸡、羔羊和犊牛球虫病。其抗球虫机理为捕获或释放双价阳离子,影响虫体离子平衡,造成虫体破裂死亡,拉沙洛菌素对球虫子孢子以及第1代、第2代无性周期的子孢子、裂殖子均有明显抑杀作用。盐霉素(Salinomycin,SAL)为一元羧酸聚醚类动物专用抗生素,其化学结构式如图2所示,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各种球虫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猪可防治腹泻、促生长、提高成活率,主要用于家禽防球虫。由于两种药物具有用量小且广谱高效、耐药性低和促进生长等优点,被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来预防和治疗家禽的球虫病,但二者也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安全范围较窄,且与泰妙菌素、四环素类和磺胺类的某些抗生素还存在配伍禁忌。因此LAS和SAL在使用时,既要注意其本身的毒性作用和配伍禁忌,还要极度关注二者的残留问题。我国已批准的动物性食品中拉沙洛菌素最高残留限量为:牛肝脏0.7μg/mL、鸡脂肪1.2μg/mL、鸡和火鸡肝脏0.4μg/mL、火鸡脂肪0.4μg/mL、羊肝脏1μg/mL、兔肝脏0.7μg/mL;盐霉素最高残留限量为:鸡肉0.6μg/mL、鸡脂肪1.2μg/mL、鸡肝脏1.8μg/mL。
目前拉沙洛菌素和盐霉素残留检测方法众多,使用最成熟最普遍的残留分析方法仍然是仪器方法,但是,兽药残留仪器分析这一检测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制约条件,比如成本昂贵的仪器、前处理方法要求较高且耗时费力、样品处理量较少等,因此新颖的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也迫在眉睫,免疫试剂盒和试纸条等已成为快速检测的重点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拉沙洛菌素和盐霉素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
本发明提供了拉沙洛菌素和盐霉素的双特异性单链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所述双特异性单链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含有名称为LAS-VH的LAS重链可变区、名称为SAL-VH的SAL重链可变区、名称为LAS-VL的LAS轻链可变区和名称为SAL-VL的SAL轻链可变区,所述LAS-VH、SAL-VH、LAS-VL和SAL-VL均由决定簇互补区和框架区组成;所述决定簇互补区均由CDR1、CDR2和CDR3组成;
所述LAS-VH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中第25位-第34位所示;
所述LAS-VH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中第50位-第58位所示;
所述LAS-VH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中第95位-第108位所示;
所述SAL-VH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中第274位-第282位所示;
所述SAL-VH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中第299位-第308位所示;
所述SAL-VH的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中第345位-第358位所示;
所述LAS-VL的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中第401位-第413位所示;
所述LAS-VL的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中第429位-第433位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59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