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模型表面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52200.5 | 申请日: | 2021-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8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庞伟;景瑞琪;咸刘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正向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4/379 | 分类号: | B29C64/379;B33Y40/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郑梦建 |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湘湖国家旅***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模型 表面 处理 方法 | ||
1.一种3D打印模型表面处理方法,用于处理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凹陷部(103)的3D打印模型(100),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模型(100)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3D打印模型(100)的待处理表面涂设液态光固化材料(201);
将柔性薄膜(400)覆盖于3D打印模型(100)的待处理表面,并对所述柔性薄膜(400)施加作用力,以使所述柔性薄膜(400)产生变形并形成与3D打印模型(100)的待处理表面相对的预设约束面,所述预设约束面使得液态光固化材料(201)填充满所述凹陷部(103);
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凹陷部(103)并使位于凹陷部(103)内的液态光固化材料(201)发生固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400)覆盖于凹陷部(103)的开口处,且凹陷部(103)开口处的边缘部分支撑所述柔性薄膜(400),以使所述柔性薄膜(400)在凹陷部(103)的开口处形成所述预设约束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400)设于气腔(300)的开口处,所述气腔(300)连接有气泵(500),
将柔性薄膜(400)覆盖于3D打印模型(100)的待处理表面的过程为:所述气泵(500)向所述气腔(300)内泵入气体,以使所述柔性薄膜(400)朝向3D打印模型(100)鼓起并覆盖于3D打印模型(100)的待处理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500)向所述气腔(300)内泵入气体时,所述柔性薄膜(400)鼓起的顶点先接触3D打印模型(100)待处理表面的中间区域,之后,所述气泵(500)持续向所述气腔(300)内泵入气体,所述柔性薄膜(400)持续膨胀,且所述柔性薄膜(400)覆盖3D打印模型(100)的待处理表面的区域从待处理表面的中心区域向待处理表面的周边区域蔓延,直至覆盖3D打印模型(100)的整个待处理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300)设有压力传感器(301),以用于检测所述气腔(300)内的气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3D打印模型(100)连接有升降机构(600),所述升降机构(600)能够带动3D打印模型(100)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柔性薄膜(400)的方向移动;
在所述柔性薄膜(400)覆盖3D打印模型(100)的待处理表面之前,所述升降机构(600)驱动3D打印模型(100)朝向靠近所述柔性薄膜(400)的方向移动,以使3D打印模型(100)移动至所述柔性薄膜(400)的覆盖范围内,
在所述柔性薄膜(400)覆盖3D打印模型(100)的待处理表面且位于凹陷部(103)内的液态光固化材料(201)发生固化之后,所述升降机构(600)驱动3D打印模型(100)朝向远离所述柔性薄膜(400)的方向移动,以使3D打印模型(100)与所述柔性薄膜(400)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600)包括升降台(601)和升降杆(602),3D打印模型(100)设于所述升降台(601),所述升降台(601)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升降杆(602);
所述升降机构(600)还包括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升降台(601)相对所述升降杆(602)移动;或者,所述升降机构(600)还包括所述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升降台(601)相对所述升降杆(602)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模型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3D打印模型(100)连接有活动接头(700),所述活动接头(700)用于调节3D打印模型(100)相对于所述柔性薄膜(400)的偏转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正向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正向增材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220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