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组保护方法、BMS系统、电池簇及用电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51881.3 | 申请日: | 2021-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1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袁虎;廖代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李于明 |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保护 方法 bms 系统 用电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保护方法、BMS系统、电池簇及用电装置。该电池模组保护方法包括:由第一控制单元获取至少一组电池模组中的电芯的第一数据,第二控制单元获取与其对应的电池模组中的电芯的第二数据。在上述第一数据或第二数据的任一满足保护条件时,触发电池模组保护。其中,该保护条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保护条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保护条件。其提供了至少两种分别由不同的控制单元实现的保护路径,有效的提升了电池模组保护的可靠性,不会因其中部分部件失效而导致整个系统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保护方法、BMS系统、电池簇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类型的可充电电池开始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设备之中。由此,可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通常的,可充电电池可以通过诸如模拟前端(Analog Front End,AFE)以及电池控制单元(Battery Controller Unit,BCU)等相关的电路系统对可充电电池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切断可充电电池的电路来达到保障使用安全的效果。
但是,这些电路系统中的部分部件可能因各种因素失效,进而导致整个可充电电池及其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因此,迫切需要提供可靠性更佳的电池模组保护方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保护方法、BMS系统、电池簇及用电装置,能够解决传统可充电电池保护系统所存在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模组保护方法。该电池模组保护方法包括:由第一控制单元获取至少一组电池模组中的电芯的第一数据,由第二控制单元获取与该第二控制单元对应的电池模组中的电芯的第二数据。在上述第一数据或第二数据的任一满足保护条件时,触发电池模组保护。其中,该保护条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保护条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保护条件。
可选地,该第一数据包括:电池模组的电芯电压和/或电芯温度;该第二数据包括:与第二控制单元对应的电池模组中的电芯电压以及电芯温度。该电池模组保护方法具体包括:在电芯电压和/或所述电芯温度满足保护条件时,触发所述电池模组保护。
可选地,所述保护条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采集单元的第三保护条件。该电池模组保护方法还包括:由第一采集单元获取母线电流的第一采样数据;并且在所述第一采样数据满足第三保护条件时,触发电池模组保护。
可选地,该电池模组保护方法还包括:由第一控制单元获取母线电流的第二采样数据;并且在所述第二采样数据满足所述第一保护条件时,触发所述电池模组保护。
可选地,该电池模组保护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获取的母线电流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获取的母线电流之间的差值不在预设的第一范围时,触发电池模组保护。
可选地,上述第一控制单元与第二控制单元至少通过第一通信链路、第二通信链路中的任一通信链路通信。该电池模组保护方法还包括:在第一通信链路失效时,第二控制单元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向第一控制单元提供一组电池模组中的电芯的第二数据。
可选地,该电池模组保护方法还包括:在第一传输数据与第二传输数据之间的差值不在预设的第二范围时,触发所述电池模组保护。其中,第一传输数据是第二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提供的第二数据;第二传输数据是第二控制单元通过第二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提供的第二数据。
可选地,该电池模组保护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控制单元无法判断第一保护条件时,由第二控制单元判断第二保护条件,或者在第二控制单元无法判断第二保护条件时,由第一控制单元判断所述第一保护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1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