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航天用法兰盘轴承偏转力矩秤形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50544.2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6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博威;张同一;孟鑫;刘烨欣;黄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4 | 分类号: | G01M13/04;G01L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李彦彦 |
地址: | 3003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航天 用法 轴承 偏转 力矩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航空航天用法兰盘轴承偏转力矩秤形检测装置,包括固定组件、轴承固定板,轴承固定板上安装有法兰盘轴承,法兰盘轴承的上设有用于固定法兰盘轴承的固定组件,法兰盘轴承中部设有刻度显示杆,刻度显示杆上设有沿刻度显示杆滑动的砝码。本发明创造所述的一种航空航天用法兰盘轴承偏转力矩秤形检测装置,能够实现法兰盘轴承偏转力矩一次装夹就能够检测出偏转的上下极限值,测量精度较高,并且成本低,便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航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航空航天用法兰盘轴承偏转力矩秤形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加工技术中的,轴承偏转力矩的检测一直处于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单一值检测阶段,对于一些在特定区间内的检测采用的多次测量的办法。这种操作较为繁琐,而且在批量生产中两次检测如果在间隔较长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批次混淆效率低下不能够直接判定合格性等情况。对生产和订单交付带来不利影响。若采用电气驱动或传感器检测等方法,造价较高、对环境和温度要求较高、不便于携带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误差较大,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对精度要求较为严格的情况下很难满足精度要求。
设计这种装置,通过纯机械的方法利用简单的杠杆原理,将轴承偏转力矩的上下极限值一次测定出来,直接进行合格性的判定。不采用任何电力电子的方式,仅仅采用简单的纯机械的方式进行控制调节,即可使产品满足加工要求,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优化加工,提高了效率,确保产品稳定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创造旨在提出一种航空航天用法兰盘轴承偏转力矩秤形检测装置,在多规格批量加工过程中进行偏转力矩检测时使用或用于具有单一偏转力矩要求的调心球轴承和关节轴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固定组件、轴承固定板、刻度显示杆,法兰盘轴承的带法兰外圈与轴承固定板为可拆卸连接,固定组件与法兰盘轴承的内圈为可拆卸连接,刻度显示杆与固定组件为可拆卸连接,刻度显示杆上设有沿刻度显示杆滑动的砝码,法兰盘轴承、固定组件、刻度显示杆、轴承固定板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为轴承轴向固定压板,轴承轴向固定压板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轴承轴向固定压板、第二轴承轴向固定压板,第一轴承轴向固定压板和第二轴承轴向固定压板分别设置在法兰盘轴承的两端。
进一步的,轴承轴向固定压板的一端位于法兰盘轴承带内圈的外侧,另一端位于法兰盘轴承带内圈的内测,轴承轴向固定压板的中部设有螺纹孔,刻度显示杆的一端和轴承轴向固定压板为螺纹连接。轴承轴向固定压板与轴承端面接触的部分为锥形结构能够对应一定内径范围内的轴承,如内径5-20mm、20-40mm。可以采用了价格较为低廉的塑料类材料或钢材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刻度显示杆的带螺纹的一端分为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一轴承轴向固定压板与第一螺纹段的螺纹配合,第二轴承轴向固定压板与第二螺纹段配合,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轴承轴向固定压板和第二轴承轴向固定压板的重量相同。轴承轴向固定压板左右各一个,但是螺纹部位左右旋向相反,以方便紧固和松开。轴承固定头组件的两侧为重量对称结构,中心必须在组件的安装中心上,不能发生重量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刻度显示杆的一端设有与承轴向固定压通孔的螺纹配合的螺纹,刻度显示杆上设有环形刻度,轴承固定板设有与法兰盘轴承位置对应的孔洞,法兰盘轴承设置在孔洞上,轴承固定板设有法兰盘定位孔,法兰盘轴承的带法兰外圈通过法兰盘定位孔的紧固螺钉与轴承固定板固定。装置的刻度显示杆上面的刻度为环形,以方便拧紧后在任意角度都能够直接读出数据;法兰盘轴承对法兰的固定没有要求,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固定,只需将法兰盘固定测量时不产生位移即可;固定组件可以根据实际加工零件的需要进行形状调整,不仅限于圆形或者锥形。
一种航空航天用法兰盘轴承偏转力矩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法兰盘轴承通过法兰盘定位孔使用螺钉进行固定在轴承固定板上或者直接将法兰盘轴承夹在钳工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航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05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