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激发矿渣海水海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50097.0 | 申请日: | 2021-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6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朱虹;张白;董志强;李方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8/08 | 分类号: | C04B28/08;C04B18/08;C04B18/14;C04B22/06;C04B14/06;C04B111/24;C04B111/26;C04B111/27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孙淑君 |
| 地址: | 21413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发 矿渣 海水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激发矿渣海水海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混凝土包括质量百分比为16~20%的工业废渣,质量百分比为1~3%的碱激发剂原料,质量百分比为8%~10%的海水,质量百分比为20~25%的海砂,质量百分比为45~55%的粗骨料,混凝土由工业废渣、碱激发剂、海水、海砂和粗骨料均匀混合而成。本发明制备的混凝土充分利用海水、海砂海洋资源,以矿渣等工业固废物作为胶凝材料,不仅能缓减淡水和河砂等传统材料资源的消耗,还实现了固废资源再利用。碱激发胶凝材料有着浆体结构致密及固定氯离子等优点,适宜用于高温、高湿、高盐的海洋环境,其应用于远海岛礁地区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地降低项目的工程造价和建造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建筑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激发矿渣海水海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作为工程建设中最普遍的建筑材料之一,其主要由水泥、淡水、河砂和碎石等拌合而成。然而,随着我国日益增加的工程建设需求,淡水和河砂等自然资源被大幅度消耗,使我国的陆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到严峻的挑战。若能有效地利用海洋中丰富的海水和海砂等海洋资源,这将大大缓解传统淡水和河砂等材料资源的消耗。此外,若能充分地利用这些海洋资源用于远海岛屿地区的工程建设中,还将大幅度降低项目的工程造价和建造工期。然而,海水和海砂中高的氯盐含量容易引起结构内部筋材腐蚀,进而影响到整体结构的服役寿命和耐久性能,这极大限制了海水和海砂等海洋资源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传统的海水海砂混凝土是以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然而,水泥在生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资源以及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不利于绿色环保的低碳发展。面对日益增多的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亟需研发出一种新型原料属地化、低成本、高环保、高强度、高耐久的海工混凝土。
发明内容
鉴于传统水泥基海水海砂混凝土所面临的上述瓶颈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激发矿渣海水海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了成本低廉、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碱激发矿渣海水海砂混凝土,混凝土包括质量百分比为16~20%的工业废渣,质量百分比为1~3%的碱激发剂原料,质量百分比为8%~10%的海水,质量百分比为20~25%的海砂,质量百分比为45~55%的粗骨料,工业废渣、碱激发剂、海水、海砂和粗骨料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为100%,混凝土由工业废渣、碱激发剂、海水、海砂和粗骨料均匀混合而成。
进一步地,工业废渣为矿渣微粉、粉煤灰、硅灰,矿渣微粉、粉煤灰、硅灰的混合物为胶凝材料的原料,其中矿渣微粉、粉煤灰和硅灰分别占胶凝材料总量的75-80%,15-20%和5%。
进一步地,碱激发剂是由速溶Na2SiO3粉末、片状NaOH以及海水混合配制,碱激发剂溶液模数(SiO2质量与Na2O质量之比)为1.2-1.6,Na2O质量所占胶凝材料用量之比即碱掺量为4-8%。
进一步地,混凝土各原料按质量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配比如下:矿渣微粉360-400kg、粉煤灰60-80kg、硅灰20-30kg、海砂550-600kg、碎石1000-1300kg、Na2SiO3粉末20-60kg、片状NaOH 5-20kg和海水180-250kg。
进一步地,海水可为天然海水或者按比例配制的人工海水,海水与胶凝材料用量之比即水胶比为0.45-0.55;
进一步地,海砂为细砂或中砂,粗骨料粒径为5-25mm连续级配的碎石或卵石,砂率为31-35%。
进一步地,一种碱激发矿渣海水海砂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称取所有原料,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50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