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动桥壳半壳体双腔双模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8853.6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4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朝会;王涛;纪建奕;邴启顺;吴恩泽;纪彦斌;黄玉亭;赵永健;赵官传;纪文涛;刘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88 | 分类号: | B21D53/88;B21D37/10;B21D45/04;B21D37/16 |
代理公司: | 无锡知更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8 | 代理人: | 郭元聪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桥壳半 壳体 双模 冲压 模具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驱动桥壳半壳体双腔双模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步骤1、将桥壳片经过等离子切割机或激光切割后完成下料并进行清理;步骤2、将清理后的桥壳片运至加热炉进行加热;步骤3、加热后的桥壳片通过第一机械手抓至第一腔冲压模具凹模内,通过冲压机将桥壳片初步冲压成型;步骤4、启动第一气缸,推动第一顶料柱向上顶起初步冲压成型的半壳体;步骤5、通过第二机械手抓至第二腔冲压模具凹模内,通过冲压机将初步冲压成型的半壳体进行最终整形,借此,本发明具有可提高半壳体成型效果,保证半壳体机械性能,成型后无需再进行校正,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桥壳半壳体双腔双模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驱动桥壳半壳体冲压工艺基本采用以下两种工艺方案;一是单腔单模冲压技术,冲压完成后再进行半壳体校直、半壳体平面坡口、缺口等的加工的工艺方案。二是采用两台压力机、两套模具进行双腔双模冲压,即第一台压力机配一台单腔模具进行第一次冲压,冲压初步成型;第二台压力机配备一台单模再进行一次冲压整型,两个工序完成半壳体的最终成型(该工艺方案不再进行半壳体校直以及平面坡口加工,但需进行缺口加工)。
其中单模单腔冲压技术使用一套冲压模冲压,冲压模包括凸模和凹模各一套,冲压后半壳体存在变形回弹大、成型效果差,部分关键尺寸保证能力差,半壳体两端翘曲大,方圆过渡区R角无法有效平滑过渡等问题。因其成型效果差,所以对后续半壳体加工平面和坡口、两半壳组对焊接、加工琵琶孔、缺口等工序定位影响较大,产品的一致性差。单腔冲压工艺的质量稳定性差,无法直接冲压出坡口、缺口等技术尺寸,后续需单独进行相应尺寸的加工。且后续琵琶孔加工量和半壳体组对直缝焊接误差大,生产效率低,自动化生产无法应用,不利于后续整桥的产品质量保证。若冲压后进行半壳体校直,半壳体的质量会有一定提高,但需额外增加设备及人工执行该工艺操作,投资成本较大,产品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降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而现今第二种工艺方案则需在单工序中投入两台设备、两套模具,生产投入过大,生产线相对较长,且由于两次冲压过程造成二次定位,第二次冲压时无法与第一次冲压定位基准一致,造成半壳体无法冲压出缺口,后续还需增加加工缺口的工序。该工艺方案虽可满足产品质量要求,但产线过长,生产投入高,后续需加工缺口,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在现今高质量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有必要对传统工艺工装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驱动桥壳半壳体双腔双模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驱动桥壳半壳体双腔双模冲压模具,包括第一腔冲压模具凹模和第二腔冲压模具凹模,其中第一腔冲压模具凹模底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顶料柱,第一顶料柱的底部和第一气缸相连接,第一腔冲压模具凹模底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块,若干个第一定位块按数量均分后,分别设置于第一顶料柱的左右两侧,第二腔冲压模具凹模底端的中部设置有第二顶料柱,第二顶料柱的底部和第二气缸相连接,第二腔冲压模具凹模底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二定位块,若干个第二定位块按数量均分后,分别设置于第二顶料柱的左右两侧。
一种驱动桥壳半壳体双腔双模冲压模具的冲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桥壳片经过等离子切割机或激光切割后完成下料;
步骤2、将下料完的桥壳片正反两面清理干净;
步骤3、将清理后的桥壳片运至加热炉的炉膛上料工位处,单片依次排列后,将加热炉内的温度加热至指定温度,对桥壳片进行加热;
步骤4、加热后的桥壳片通过第一机械手抓至第一腔冲压模具凹模内,桥壳片一端及其圆截面位置靠近第一定位块,启动冲压命令,通过冲压机将桥壳片初步冲压成型;
步骤5、初步冲压成型后,冲压机离开第一腔冲压模具凹模,启动第一气缸,推动第一顶料柱向上顶起初步冲压成型的半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青特众力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88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