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空气消杀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8004.0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0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徐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春意(深圳)智慧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8/108 | 分类号: | F24F8/108;F24F8/22;F24F8/30;F24F11/89;F24F13/28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必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6 | 代理人: | 刘竹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化 空气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空气消杀系统,涉及环境空气消杀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主体、吸风室、空气循环消杀室、空气消杀检测室、空气消杀排出室、排出管、循环管、电控排出阀、电控回流阀、空气过滤净化机构、等离子消杀机构、紫外消杀机构、空气检测机构、排气口和微型高压抽气泵;主体设有供电装置和中央控制处理器,微型高压抽气泵、空气消杀机构、空气检测机构、电控排出阀和电控回流阀与中央控制处理器连接。该智能化空气消杀系统能够对空气进行多级循环消杀工作,且能够对消杀工作进行检测,能够确保对空气进行消杀工作的质量,其消杀功能丰富,对空气进行消杀的效果及质量较高,对空气中的细菌及病毒的灭火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空气消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空气消杀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空气消杀净化系统及装置都并非针对室内呼吸疾病的传染源进行净化,无法实现传染源的有效阻隔和对病原体微生物进行的有效灭杀。尤其是针对目前新冠病毒流行阶段,在室内场所,由于人与人之间缺乏有效的气流阻隔手段,不能有力地防止病源患者之间和病源患者之间疾病的传播感染。在诸如SARS、MERS和新冠病毒等突发性急性重大传染病暴发时,容易诱发交叉感染,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
现在的办公室、居室、饭店、影剧院、网络会所、歌舞厅等建筑物的室内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远比室外要大得多。因为是在密闭的空间内,如果人流过多空气污染严重,人与人之间接触很容易传染疾病,因此室内的环境空气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而随着高楼大厦以及空调的使用,室内的空气流动主要依赖于通风管道,为此通风管道内吹出的空气的质量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空气消杀系统及装置主要采用空气过滤及采用单一的光等离子技术对空气进行消杀,其功能单一,对空气进行消杀的效果及质量不佳,对空气中的细菌及病毒的灭火率较低。
因此,本发明旨在设计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空气消杀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空气消杀系统,该智能化空气消杀系统能够对空气进行多级循环消杀工作,且能够对消杀工作进行检测,能够确保对空气进行消杀工作的质量,其消杀功能丰富,对空气进行消杀的效果及质量较高,对空气中的细菌及病毒的灭火率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空气消杀系统,包括主体和安装于主体内的空气消杀机构,所述主体内设有吸风室、与吸风室出口端连接的空气循环消杀室、与空气循环消杀室连通的空气消杀检测室和空气消杀排出室,所述空气循环消杀室的出口端与空气消杀检测室的入口端连接,所述空气消杀检测室的出口端连接有排出管和循环管,所述排出管的出口端与空气消杀排出室连通,所述循环管的出口端与空气循环消杀室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排出管和循环管上分别设有电控排出阀和电控回流阀;
所述空气消杀机构安装于空气循环消杀室内,且所述空气消杀机构包括由空气循环消杀室的入口端至出口端方向依次安装的空气过滤净化机构、等离子消杀机构和紫外消杀机构;
所述空气消杀检测室内设有用于检测空气质量及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的空气检测机构;
所述主体设有与空气消杀排出室连通的排气口,所述空气消杀排出室内设有微型高压抽气泵,所述微型高压抽气泵的排气端与排气口连通;所述主体设有供电装置和中央控制处理器,所述微型高压抽气泵、空气消杀机构、空气检测机构、电控排出阀和电控回流阀与中央控制处理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春意(深圳)智慧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中科春意(深圳)智慧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8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