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配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47793.6 | 申请日: | 2021-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7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 发明(设计)人: | 葛富成;李健;雷曙光;侯如娟;郑军永;金梦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058;H01M10/0525;G01R31/389;G01R31/396;B07C5/344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周晓萍 |
| 地址: | 071057***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方法 | ||
1.一种锂电池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化成后的锂离子电池放到高温老化间内进行一次振动高温老化;
b、将一振动高温老化结束后的锂离子电池常温搁置24h,而后进行容量测试和放电过程温度测试,记录电池放电容量和放电过程电池温度,并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标记;
c、将放电容量和放电过程电池温度标记后的锂离子电池以0.2C电流恒流恒压补电至3.9V,截止电流0.01C;
d、将补电后锂离子电池再次放入高温老化间内进行二次振动高温老化;
e、将二次振动高温老化结束后的锂离子电池常温搁置24h,而后测量并记录电池静态电压、内阻,并对电池进行标记;
f、将二次振动老化后测量得到的静态电压、内阻与步骤b中测得的电池容量、放电过程放电温度作为配组依据,对电池进行分组,完成配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容量测试流程为:静置10分钟;0.5C放电至截止电压;静置10分钟;0.2C恒流充电至截止电压,而后以截止电压恒压充电至截止电流0.01C;静置10分钟;以实际使用电流恒流放电至截止电压,放电结束后记录电池放电容量并对电池进行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放电过程温度测试方法如下:按照电池实际使用电流对电池做放电测试,记录电池放电至[1/2(上限电压-下限电压)+下限电压]时电池主体的温度,并对电池进行标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电池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和步骤e中常温搁置时温度为25±5℃,以便电池内部温度恢复至常温,以达到放电过程温度检测的准确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一次振动高温老化标准为:
第一阶段:温度40-45℃、振动频率50Hz、振动幅度0.8mm、振动时间1天;
第二阶段:温度:40-45℃、振动频率50Hz、振动幅度0.8mm、振动时间4h与振动频率30Hz、振动幅度1.0mm、振动时间4h交替进行48h;
第三阶段:温度40-45℃、振动频率:30Hz、振动幅度1.0mm、振动时间12h;
第四阶段:温度40-45℃、振动频率30Hz、振动幅度0.8mm、振动时间12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温度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振动高温老化标准为:
第一阶段:温度40-45℃、振动频率50Hz、振动幅度0.8mm、振动时间2天;
第二阶段:温度:40-45℃、振动频率50Hz、振动幅度0.8mm、振动时间4h与振动频率40Hz、振动幅度0.9mm、振动时间4h交替进行1天;
第三阶段:温度40-45℃、振动频率40Hz、振动幅度0.9mm、振动时间4h与振动频率30Hz、振动幅度1.0mm、振动时间4h交替进行2天;
第四阶段:温度:40-45℃、振动频率30Hz、振动幅度1.0mm、振动时间1天;
第五阶段:温度:40-45℃、振动频率30Hz、振动幅度0.8mm、振动时间1天。
7.根据权利要求4、5或6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温度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中分组标准为:容差为标称容量的0.3%、温差为0.8%、内阻差为3mΩ、电压差为3m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风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779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锥压耙清理积砂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平面微调的系统级封装烧焊夹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