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加圈梁与原结构墙体采用L型锚筋连接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6932.3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6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鞠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筑福国际抗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41;E04B1/58;E04C5/16;E04B2/02;E04C3/20;E04G21/12;E04G21/02;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加 圈梁 结构 墙体 采用 型锚筋 连接 施工 方法 | ||
1.外加圈梁与原结构墙体采用L型锚筋连接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锚筋(1)、外加圈梁(2)、圈梁箍筋(5)、纵向钢筋(4)、锚孔(6);所述的外加圈梁(2)沿楼四周形成闭合整体;所述的L型锚筋(1)与外加圈梁(2)整体浇注;所述的L型锚筋(1)在原结构墙体(3)内锚入深度为150mm~200mm;所述的L型锚筋(1)在原结构墙体(3)的锚孔(6)中的锚浆采用水泥基料防锈砂浆进行灌浆;所述的L型锚筋(1)宜布置在原结构墙体(3)的门窗洞口两侧,其水平间距为1000mm~2000mm;所述的L型锚筋(1)与外加圈梁(2)中纵向钢筋(4)、圈梁箍筋(5)绑扎浇筑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圈梁与原结构墙体采用L型锚筋连接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锚筋(1)直径不小于φ14的热轧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圈梁与原结构墙体采用L型锚筋连接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锚筋(1)的锚孔(6)直径为18mm~25mm,锚孔(6)深度为150mm~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圈梁与原结构墙体采用L型锚筋连接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加圈梁(2)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圈梁与原结构墙体采用L型锚筋连接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圈梁箍筋(5)为φ10的HBP300或HRB335等级的热轧钢筋,其间距不大于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圈梁与原结构墙体采用L型锚筋连接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加圈梁(2)截面高度不小于180mm,宽度不小于1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圈梁与原结构墙体采用L型锚筋连接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基料防锈砂浆采用聚乙烯醇纤维配制,所述的用于灌注锚孔(6)的水泥基料防锈砂浆添加减水剂配成密实型砂浆,聚乙烯醇纤维的掺量体积比不大于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加圈梁与原结构墙体采用L型锚筋连接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基料防锈砂浆的配置强度不小于M12。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外加圈梁与原结构墙体采用L型锚筋连接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设计图纸,进行L型锚筋(1)、钢筋下料。
步骤二:施工前先清除墙面的酥碱、油污或饰面层,并对待施工的墙面进行抹面补强。
步骤三:根据设计图纸,在原结构墙体(3)钻锚孔(6),深度为150mm~200mm。
步骤四:对L型锚筋(1)、外加圈梁(2)浇筑前进行钢筋布置、箍筋布置,并进行模板支护。
步骤五:先对L型锚筋(1)的锚孔(6)灌浆水泥基料防锈砂浆,同时对外加圈梁(2)进行混凝土连续浇筑。
步骤六:外加圈梁(2)顶部做好向外泛水,底面做滴水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筑福国际抗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筑福国际抗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693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析出甲基八溴醚结晶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琴调律止音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