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微米多晶硅发射极双极结型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5870.4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93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张培健;税国华;刘青;朱坤峰;黄磊;王鹏飞;赵明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3 | 分类号: | H01L29/73;H01L29/08;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重庆缙云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37 | 代理人: | 王翔 |
地址: | 40133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米 多晶 发射极 双极结型 晶体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亚微米多晶硅发射极双极结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衬底(100)、所述N型埋层(101)、N型外延层(102)、N型穿透区(103)、场氧层(104)、预氧层(105)、P型基区(106)、TEOS金属前介质层(107)、多晶硅集电极(108)、多晶硅基极(109)、多晶硅发射极(110)、注入发射区(111)、注入集电区(112)、注入基区(113)、集电极金属(114)、基极金属(115)和发射极金属(116)。
所述N型埋层(101)位于P型衬底(100)上表面;
所述N型外延层(102)位于P型衬底(100)之上;所述N型外延层(102)与P型衬底(100)和N型埋层(101)相接触。
所述N型穿透区(103)与N型外延层(102)相接触,所述N型穿透区(103)的底部与N型埋层(101)的顶部相连;所述N型穿透区(103)与P型基区(106)不接触;
所述场氧层(104)位于N型外延层(102)之上;所述场氧层(104)位于P型基区(106)与N型穿透区(103)之间;
所述预氧层(105)位于场氧层(104)之上;
所述P型基区(106)位于N型外延层(102)上表面;
所述TEOS金属前介质层(107)覆盖在双极结型晶体管表面未开设多晶刻蚀孔的位置;
所述多晶硅集电极(108)位于N型注入集电区(112)的多晶刻蚀孔内,且覆盖所有N型注入集电区(112);
所述多晶硅集电极(108)与预氧层(105)、TEOS金属前介质层(107)、N型穿透区(103)中的N型注入集电区(112)相接触;
所述多晶硅基极(109)位于N型注入基区(113)的多晶刻蚀孔内,且覆盖所有N型注入基区(113);
所述多晶硅发射极(110)位于N型注入发射区(111)的多晶刻蚀孔内,且覆盖所有N型注入发射区(111);
所述N型注入发射区(111)位于P型基区(106)中,位于多晶硅发射极(110)之下,与多晶硅发射极(110)接触;
所述N型注入集电区(112)位于N型穿透区(103)中,位于多晶硅集电极(108)之下,与多晶硅集电极(108)接触;
所述P型注入基区(113)位于P型基区(106)中,位于多晶硅基极(109)之下,与多晶硅基极(109)接触;
所述集电极金属(114)位于多晶硅集电极(108)之上,与多晶硅集电极(108)相接触;
所述基极金属(115)位于多晶硅基极(109)之上,与多晶硅基极(109)相接触;
所述发射极金属(116)位于多晶硅发射极(110)之上,与多晶硅发射极(110)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微米多晶硅发射极双极结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衬底(100)和N型外延层(103)的材料包括体硅、碳化硅、砷化镓、磷化铟、锗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微米多晶硅发射极双极结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晶硅发射极晶体管为PNP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微米多晶硅发射极双极结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多晶硅集电极(108)、多晶硅基极(109)、多晶硅发射极(110)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重复的结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微米多晶硅发射极双极结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埋层(101)位于P型衬底(100)上表面的中间,与P型衬底(100)的侧壁不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微米多晶硅发射极双极结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晶刻蚀孔分别位于N型注入发射区(111)之内、P型注入基区(113)之内、N型注入集电区(112)之内;所述多晶刻蚀孔分别与N型注入发射区(111)、P型注入基区(113)、N型注入集电区(112)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微米多晶硅发射极双极结型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注入发射区(111)、N型注入集电区(112)、P型注入基区(113)呈条状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未经重庆中科渝芯电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58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瓣叶分割装置
- 下一篇: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辅助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