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绿原酸在缓解蛋禽开产应激方面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142507.7 | 申请日: | 202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44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高伟;宋伟光;徐美利;吴丽飞;王艳芳;朱阵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50/75 | 分类号: | A23K50/75;A23K20/111;A61K31/216;A61P15/00;A61P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梦楠 |
地址: | 0572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绿原酸 缓解 蛋禽开产 应激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异绿原酸的新用途,具体来说,是异绿原酸在缓解蛋禽开产应激方面的应用。本发明针对如何缓解蛋禽开产应激进行了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意外发现,异绿原酸在缓解蛋禽开产应激方面具备良好的功效;具体而言,异绿原酸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降低蛋禽开产过程中的死淘率、减少蛋禽过料情况、提高蛋禽(开产过程中)机体免疫力、降低劣蛋率,进而缓解蛋禽开产应激。此外,异绿原酸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其来源丰富、易得;并且,异绿原酸使用后无残留,为无抗养殖、绿色养殖提供更多的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异绿原酸的新用途,具体来说,是异绿原酸在缓解蛋禽开产应激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开产前数周是蛋禽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蛋禽在开产前生理方面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比如:敏感、抗病能力变弱等,同时在饲养管理方面也要经历很多养殖管理方面的调整,比如:蛋鸡需要提起进行转群上笼、免疫接种、饲料改变、光照改变等。生理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都会引起蛋禽发生强烈的应激,使开产后产蛋量下降,健康也会受到威胁。
目前的措施,多是通过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工作对开产过程的应激进行控制,如《蛋鸡开产前的准备工作》(山东畜牧兽医,2017,38,95-96)、《蛋鸡开产前后的饲养管理注意事项》(现代畜牧科技,2020(4),22-23)、《蛋鸡开产前后饲养管理要点》(饲料博览,2020,8,834)、《蛋鸡开产前饲养管理方面须加强的几个要点》(现代畜牧科技,2018,3,22)等均是强调蛋鸡开产前后饲养管理工作的关键控制点。“笼养蛋鸡开产性能分析报告”(科学种养,2017,9,38-39)研究表明,虽然在饲养管理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改进,包括自动温控、自动清粪、自动投料、全封闭现代化产蛋鸡舍,开产期死淘率由育种公司提供的0.4%降低至0.27%,但开产过程应激造成的死淘问题仍是难以避免;具体地,蛋鸡一般在17周左右见蛋,至产蛋期蛋鸡成本已非常高,开产过程应激对鸡群造成的影响,对蛋鸡养殖整体收益影响显著。
在CN113057260A中虽然也公开了一种增强种鸭产蛋期抗应激能力的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并具体提到该饲料添加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3~5份的异绿原酸、1~3份三丁酸甘油酯、2~4份苯甲酸乙酰氨基葡萄糖酯、6~9份膨化鹰嘴豆粉;将该添加剂添加到种鸭饲料中,能有效增强种鸭的体质、抵抗力、对换料和光照增加等外界因素变化的适应能力以及产蛋后的抗应激能力,提高整体养鸭经济效益。但上述专利文件主要是针对种鸭产蛋期的抗应激能力,种鸭一般经过7-8个月的连续生产后才进入产蛋后期,在长达几十周的产蛋期中,针对不同时间阶段,种鸭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导致应激的原因、途径及解决办法不尽相同,而该专利文件主要针对长期累积效应、破坏生理机能稳态导致的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等导致的应激,并未对开产阶段蛋禽生理剧烈变化及养殖管理大幅调整下导致的开产应激进行任何描述。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异绿原酸在缓解蛋禽开产应激方面的应用。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异绿原酸在缓解蛋禽开产应激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异绿原酸在制备饲料添加剂、动物饲料或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饲料添加剂、动物饲料或药物被用于缓解蛋禽开产应激。
本发明针对如何缓解蛋禽开产应激进行了研究,并在探究过程中意外发现,异绿原酸在缓解蛋禽开产应激方面具备良好的功效;具体而言,异绿原酸在应用过程中,可以降低蛋禽开产过程中的死淘率、减少蛋禽过料情况、提高蛋禽(开产过程中)机体免疫力、降低劣蛋率,进而缓解蛋禽开产应激。
此外,异绿原酸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其来源丰富、易得;并且,异绿原酸使用后无残留,为无抗养殖、绿色养殖提供更多的选择。
作为优选,所述饲料添加剂、动物饲料或药物被用于降低蛋禽开产过程中的死淘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25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