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低压压裂井口中针形节流阀冲蚀优化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142082.X | 申请日: | 2021-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6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 发明(设计)人: | 丁智超;王玲;李芸;李伯奎;王尧;孙正杨;李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8;G06F30/23;G06T17/20;G06F111/10;G06F113/08;G06F119/14;G06F119/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孟丽娜 |
| 地址: | 2230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压 井口 中针形 节流阀 冲蚀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一种中低压压裂井口中针形节流阀冲蚀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针形节流阀的性能参数;
S2:建立简化的针形节流阀三维模型并设置材料属性:
根据步骤S1中获取的性能参数,采用三维造型软件绘制步骤S1中的针形节流阀三维模型,之后保留阀体、阀杆、阀针以及阀座以获取针形节流阀三维模型的简化模型;
之后对简化模型的阀体、阀杆和阀座分别进行材料选择;
S3:将步骤S2建立的简化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采用非结构化四面体网格方式对简化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S4:将步骤S3中的简化模型导入Workbench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其中,仿真分析基于液固两相流方程和冲蚀磨损方程;液固两相流方程包括湍流运动的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
湍流运动的连续方程为:
湍流运动的动量方程为:
S5:根据模拟结果,获取简化模型中阀体的冲蚀位置、冲蚀位置的阀体冲蚀率曲线图;
S6:根据冲蚀位置、阀体冲蚀率曲线图,对步骤S2中的简化模型进行结构优化,以获取节流阀的优化模型:
其中,优化模型中的阀针包括一连接部和一扁平部;优化模型中的阀杆、连接部、扁平部依次连接;
S7:重复步骤S3~S5,以获取优化模型中阀体的冲蚀位置、阀体冲蚀率曲线图;
S8:对比步骤S5和步骤S7中的分析结果以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压压裂井口中针形节流阀冲蚀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部包括相互平行的两曲面;两曲面的交线正对流体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压压裂井口中针形节流阀冲蚀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湍流运动的连续方程的建立过程如下:
不可压缩湍流瞬时速度满足的连续方程为:
对其进行平均运算,得平均运动的连续方程:
根据平均值定义,将瞬时速度ui表示为时均值与脉动值ui′之和,即代入上式可得:
结合平均运动的连续方程,可得湍流运动的连续方程:
其中,u-速度;-速度统计平均值;i、j-运算统计次数;
xi-i方向上的坐标位置;xj-j方向上的坐标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低压压裂井口中针形节流阀冲蚀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动量方程的建立过程如下:
(1)根据不可压缩湍流瞬时速度满足的连续方程,变形获取可压缩湍流瞬时运动的连续方程,之后对方程式进行平均:
其中,不可压缩湍流瞬时速度满足的连续方程为:
结合不可压缩湍流瞬时速度满足的连续方程,可压缩湍流瞬时速度满足的连续方程可表示为:
平均后的方程式为:
(2)对平均后的方程式中各部分进行取平均运算,如下:
(3)将步骤(2)中所有公式分别带入平均后的方程式,以获取湍流平均运动的动量方程:
将湍流应力项与粘性应力项合并,湍流平均运动的动量方程简化为:
(4)将总平均应力张量和平均运动的连续方程式代入步骤(3)中湍流平均运动的动量方程简化式可得:
其中,σij表示总平均应力张量;
v表示流体速度,m/s;
t表示时间,s;
τij表示平均流粘性应力,N;
τij′表示湍流附加应力,N;
ρ表示相对于参考温度T0的参考密度,kg/m3;T0指可取流动的平均温度与边界层温度,k;g为垂直方向重力加速度,m/s2;β表示液体热膨胀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压压裂井口中针形节流阀冲蚀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性能参数包括阀体公称通径、阀体高度和流出口端通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14208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